纽西兰华文作协 :街頭又添新景觀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街頭又添新景觀

作者: 傅金枝    人气:     日期: 2010/10/6


       新西蘭最讓我心儀的地方是它的小洋房,或一層,或兩層,少有三層以上的,只有極少的人住在高層的公寓裏。自家一個小院,前面是草地,後面是花園。孩子們可以在園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戲,大人可以在園中種花、種菜。充滿了溫馨,充滿了詩情畫意.

        藍天上,一片片的白雲悠閒的飛舞著,在它的下面是密密麻麻、一望無際,又被一簇簇花團錦繡、綠草如茵簇擁著的小洋房。這小洋房色澤、大小不一、外觀造型各異,千姿百態,爭奇鬥豔。如果你在街上散步,特地流覽欣賞這些小洋房,或是你駕車行駛在馬路上,穿行在這些小洋房之中,你會感到無比的愜意。

        然而這遍地的小洋房,也並非沒有缺點。這缺點就是行路、認路的困難。穿行于這小洋房已成海洋的城市,確實是讓你有點找不著北。

       奧克蘭雖然人口並不多,可這小洋房占地面積太大,這就使城市向四周無限地擴展了去。我從中國北方大城市天津來,按人口天津大約是奧克蘭的幾倍甚至十來倍。十幾年前我剛來奧克蘭,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奧克蘭怎麼這麼大,街道怎麼這麼多?當時天津的地圖僅僅是一張,就把天津所有的街道都包括進去了,而奧克蘭的地圖卻是厚厚的一大本。

        這星羅棋佈的道路,這一個一個數不清的道路交叉口,大多沒有明顯區分的標誌,造成了識路、行路的困難。汽車無論開到哪里,舉目四望,一座座小洋房,一條條道路,似乎都不一樣,又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我常常想:在奧克蘭的道路交叉口上,為什麼不搞一些特別的景觀,既便于行人識別道路,又起到美化的作用。可細細想起來,這事也確實有點難。一來路口太多,又須與建築的實用性結合起來,實行起來確實不易,成本也太高。

        可喜的是,最近在東區Pakuranga Creek Ti Rakau Dr的交叉口處,出現了一組令人叫絕,並且帶有強烈中華民族文化色彩的景觀——五十六根大紅色的民族柱。這既是一組高超的城市街頭藝術景觀,又是新開業的中國城商業街的廣告。

        這是著名的旅紐華人藝術家晨曉的傑作。

        這顯然是受到了去年國慶期間天安門廣場那五十六根民族柱的啟發。可這事誰都知道,可你不受啟發,我不受啟發,偏偏只有晨曉一人受啟發。

        這一點也不奇怪,看來藝術家的腦袋就是不一般,就是比別人靈光。

        晨曉的腦袋比別人的大一號,說明這裏邊的內容多。然而更主要的是,這腦子裏面的細胞不一樣。人家這腦子裏面的細胞都是藝術細胞,一拍腦門,想出來的主意、道道,都帶有藝術的味道,閃著藝術的光芒。

        晨曉是畫西洋畫的,就他西洋畫的水準,已躋身于新西蘭最有名的藝術家行列。就在現在,他的畫正在新西蘭全國七大城市相繼展出。你想想,如果沒兩下子,如果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高度認可,這事能辦得到嗎?恐怕他自己也不敢這麼瞎折騰呀?

        記得就在十幾年前,他將一排中國的醬油瓶子,排列成一堵十幾米高的大牆,矗立在了奧克蘭City的街頭,成了一組絕妙的中國雜品市場的招牌,讓人目瞪口呆,讓人叫絕!

        如今,晨曉再變戲法,將中華故宮的門與五十六根紅彤彤的民族柱,請進了奧克蘭,立在新開張的中國城旁邊。既是東區一組吸人眼球的景觀,又成了中國城吊人胃口的招牌。讓新西蘭各族人民,一經此地,便自然而然地產生聯想,產生好奇,產生進去一遊的欲望。

        五十六根民族柱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分佈在Pakuranga Creek河岸上, Ti  Rakau Dr道路旁。耀眼,醒目,既突兀,又自然,既特別,又與周圍景物相和諧。

        什麼是藝術?這就是藝術!讓人看到以後要震撼,要扎眼,要起到廣告的效應。還要讓人看了舒服,有美的感覺,認可這是一組藝術品。還必須讓新西蘭有著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民族人民,都接受,都喜歡,都熱愛。

        這裏我想起了一件令人十分不快的往事。浙江寧波市與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市是一對姐妹城市。佛羅倫斯市曾將一座著名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的原尺寸複製品,贈送給寧波市。作為回贈,寧波市送給佛羅倫斯市一對被稱為《文曲星》和《武曲星》的雕塑。當這對寶貝運抵佛羅倫斯時,一個十分尷尬的事情發生了:佛羅倫斯市民對這個禮物很反感,認為他們太醜陋。因而自運抵該市後,因周圍居民的拒絕而難以找到棲身之所。

        這事是我在兩年以前從網上看到的。為了找臺階下,雙方把這事的原因歸罪於兩國文化的差異。我當時就很不以為然,我也看到了那兩個雕塑的相片,我也確實感到那兩個寶貝實在是醜陋得夠嗆。死麼活眼,一點靈氣也沒有。人家不接受,實在是與兩國的文化差異毫不相干。

        各民族的文化確有差異,甚至這差異還很大。但我以為,對於美的認知,不同文化的民族,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說這自然的美景,這花,這草,這山,這水,咱就說這人造的,還有乾脆是曾經活著或者現在仍在活著的人,比如這“大衛”,這“維納斯”,這“蒙娜麗薩”,還有鮑曼、夢露、鞏俐,章子怡,還有西方的大教堂,中國的宮殿,誰看了都覺得美,都喜歡。即便是因為文化的原因,比如一些人對光屁股的東西不能接受,那也只是出於禮教的原因,這並不關乎美的認知,美的觀念。

        美的,就是美的,讓誰說也是美的。相信晨曉的傑作會得到新西蘭各民族人民的熱愛。

                                         2010104日於奧克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