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 ,回顧往事. 心潮澎湃 .我生長在這樣的年代. 深感幸福, 剛解放時, 我巳經在小學念書 .開始懂得記事. 對祖國的每前進一步. 象過電影一樣. 常常在腦海裏浮現. 都能記憶猷新.
解放前夕. 一般象我這樣出身在家境貧困的農民家庭中. 能讀到初小畢業就算不錯了. 主要因為無錢交學費. 只能停學了. 在家幫助家中幹農活.。我的哥哥姐姐就是如此. 而我在高小念書時.剛好解放. 當時祖國雖然也困難. 但政府和學校. 為照顧貧困農民的子弟上學. 經學校評審後獲得一部分助學金或獎學金.
當我小學畢業. 進入初中. 高中念書. 都得了上述經費的補助 這樣就減輕了家庭的負擔. 後來考取了上海師大. 讀書期間更是免費上學免費住宿. 在經濟上全部由國家負擔. 從內心感謝國家的培養. .
61年大學畢業. 在當鄉村裏大學生是很稀少的. 自已也感到驕傲和自豪. 師大畢業後被分配在上海柴油杌廠技工學校任物理老師. 開始認為不宜分配在職教戰線 .一時有所想法. 只好服從組織分配. 事後想想能在上海大城市工作. 已經感到很不容易.
由於年輕有抱負. 仍然懷著滿腔的熱情. 決心為技工教育事業努力工作. 來報效祖國的培養. 在當時對技工學校而言. 能有一名正規師大學生來當教師. 學校領導十分歡迎. 學校非常重視對年輕教師的關心與培養. 由於自已勤奮工作. 三年後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 又成為學校領導的後備力量. 可是66年文革運動開始後. 學校被迫停辦, 教師到工廠. 車間進行勞動鍛練.我在文革期間直接參加對車. 鉗. 銑等工種的勞動實習. 也學到了一定的操作技術.
1972年技校複辦. 我又被重返教育崗位. 恢復原職. 到1978年. 短短的六年上海柴油機技校. 被列入全國重點技校. 自已對技工教肓工作有了深厚的感情. 就在1978年中國勞動部與國家機械工業部聯合委託上海市勞動局和機電局. 籌辦成立機械類技工教材辦公室. ( 簡稱教材辦 ). 當時上級領導經過基層推薦. 我被選到該教材辦工作, 這樣一直幹到1997年退休為止. 後反聘到1999年. 當年為了家庭團聚來到了新西蘭.
回憶在改革開放初期. 全國技工學校原來基礎較差. 加上文革對技校的摧殘. 使技校成為 “ 一窮二白 “. 還沒有形成一套正規的教學和管理制度. 特別是缺少完整正的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 更沒有統編教材與之相匹配. 上海是一個工業城市. 對機械. 輕工. 電氣. 建築等行業配套齊全. 專業工種. 專業人才較多. 國家統編技工學校教材的任務. 重點放在上海. 教材辦受上級的委託. 籌備組稿笫一套教材 .是機械類技工學校教材. 在 1979年秋季. 組稿有車. 鉗. 銑 飽. 磨. 鑄. 鍛. 焊. 和木模九個工種. 有理論和實習教材共十八種. 經過作者的辛勤寫作. 在1981年春季’ 由勞動出版社和機械工業出版社分別出版. 由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供全國枝工學校教學使用. 在這套教材的出版過程中. 教材辦組織有關方面的單位. 物色作者. 招聘合適人才擔任編寫工作. 特別是選擇主編很重要. 各編寫組. 根據各工種的技術等級標準. 技術的應知應會的要求. 制訂編寫計畫和大綱. 然後編寫教材初稿. 待初稿完成後. 由教材辦組織成立編委會. 招聘有關專家進行審稿. 召開由編輯參加的:”編. 審. 輯, “審稿會議. 再由作者根據審稿意見進行修改. 待定稿後.再由編輯加工等一系列活動. 才能保證教材的品質. 由於教材品質的提高. 保證了教學品質的提高. 教材辦在以後的十多年中. 相繼組稿了. 輕工類,,.電工類, 建築類等教材有120種. 改革開放以來. 職業技術培訓教材. 如雨後春筍一樣迅速發展. 職業培訓教材品質的提高. 促進工人素質的提高.使產品品質達到規範化. 產品品質的提高 . 能打入了國際市場. 提高了國際的信譽度. 國民經濟的發展與職業培訓品質有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