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我們不知道自已有多幸福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我們不知道自已有多幸福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日期: 2010/11/26


  十一月的第三個週四,是美國感恩節。據說在美華人入鄉隨俗,早於節前半月已將餐廳火雞宴搶訂一空。而加拿大則早些過了感恩節,毋怪女兒十月時已自加來電相告,剛剛食過感恩節火雞和南瓜餅。

  三百多年前,三十三米長的「五月花號」載著一百零二名馬丁‧路德的信徒,來到北美大地鱈魚角。在第一個嚴冬,貧困、疾病与飢餓就奪去了半數生命。當地印地安人幫助倖存的英國新移民學會漁獵与種植,還送來生活必須品。

  一六二一年秋,新移民与印地安人一起慶賀豐收,感謝印地安人雪中送炭,感謝上蒼庇佑安渡嚴酷的寒冬。

  就此而言,感恩節是一個移民的節日。

  凡背井離鄉者,初履斯土,莫不如一株樹木連根拔起,再栽於異邦彼岸,在陌生的環境中存活扎根,繼而發芽開花与結果。越是早期的移民,所經歷之艱辛茹苦就愈甚。

  紐西蘭早期的移民亦然,一八四零年來自英格蘭的大衛‧荷姆,就是諸多移民中的一例,來紐西蘭前他必須提供教區牧師的証明,牧師在推薦信中用生花之筆,描述了這位失牯之雛是如何慘淡經營小農場,照顧母親与兄弟姐妹。牧師贊揚大衛是一位穩重、嚴肅、認真、行為良好的青年,而且健壯,適于委以管理農場的責任。

  在与曼努考及懷塔瑪塔公司簽了一份苛刻的合約後,由公司負責大衛的船票,他才登上從英國來紐西蘭的海船。公司發給他一個床墊、枕頭和鍋子,他自攜刀叉盤子、勺子、毛毯、被單与衣物,當然還有本行須用的謀生工具。

  在船上大衛的食物是定量配給的,每天有四分之三磅的餅乾﹔印度牛肉一磅(每周兩次)﹔半磅豬肉(每周三次)﹔半磅腌肉(每周兩次);半磅面粉;四分之一磅米和四分之三磅馬鈴薯(每周四次),還有茶、咖啡、糖、黃油、芥末、酸菜与水。這些食品必須集中在一個小組里共同使用。今後的漫長旅程中,他將和小組成員一道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清潔船艙与早禱,然後討論抵紐後藍圖大計。

  經四個月風浪顛簸的遠航,大衛來到紐西蘭,見到的是荒無人煙的密林草叢,他棲身在窩棚里,要為公司足足幹一年苦工,才能另覓去處。

  自從在英格蘭某處港口与母親及弟妹們揮別後,大衛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見到親人。他勤奮地勞動,積攢金錢,構築夢想中的新家園,迄今六、七代人矣,今日在奧克蘭大街上,与你擦肩而過的金髮青年,可能就是大衛的後裔。

  今時紐西蘭像高爾夫球場的連天綠草、童話般的屋舍、潔淨的空氣、良好的教育、優渥的福利、和諧的社區以及完善的管理,都是像大衛‧荷姆這樣的移民,還有原住民毛利兄弟以及世界各國移民包括華人,數百年來努力工作創造的碩果。她不是自吹自擂的孤芳自賞,而是一個又一個國際性機構作出的權威性評估,在最適宜人類居住、最佳移民目的國、最廉潔國家、最誠實國家、商業自由度最高國家以及國家繁榮度等等評選中,紐西蘭都名列前茅甚至居於首選。

  最近列格坦全球發展機構公布了最新年度繁榮指數報告,紐西蘭憑藉教育體系世界第一、公民自由度世界第一等優勢獲得排名世界第五。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紐西蘭的社會凝聚力和社會參与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這才是只有四百萬人口的紐西蘭之所以如此成功的重要因素。

  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里,我們之中還真有人不知道自已有多幸福!

  當然紐西蘭亦是人間一角,同樣有不合理、不平等、不快樂,不高興﹔甚至有陰暗、齷齪与污濊。移民与原住民包括kiwi,各有各的訴求未能滿足,各有各的憂慮未能解決,各有各的歷史恩怨未能消弭。金融海嘯及政府換屆以來,紐西蘭的問題日漸引起人們關注与不滿,其中有些問題甚至可能危及我們的經濟發展、政治清明与社會穩定。

  但是我們之中任何人,至今仍可以通過各種管道去公開或私下表達個人意見,包括批評黨派、政府以及各項政策,而無須擔憂會受到報復懲處﹔

  我們可以用手中選票對政治人物大聲說不﹔從總理部長到議員的公款消費,哪怕是吃了一份三明治,同國會辯論是現場轉播一樣,都是公開的﹔

  圖書館和公園等公共設施對市民免費開放,大都市与郊野僻壤的洗手間同樣潔淨并供應手紙﹔

  我們的自然環境得到精心保護,仍足以讓後人世代享受利用﹔

  我們的子女除了幼兒、中小學免費教育,連低到難以置信的大學學費都可貸款支付,而且還有每週發放的學生津貼﹔

  至於名目繁多的社會福利就毋須我在此贅述,許多人早已研究透徹、瞭若指掌了。

    抱怨甚至指責也是一種自由,并不受禁止。而且大多數人的抱怨甚至不滿,也是出於利益的衝突或不平衡而產生的,其中也有文化衝突的因素。經常聽到這樣或那樣的意見,從青年到長者都有不滿意紐西蘭的抱怨。在個人生活、學業、事業及感情等方面的挫折,究竟是個人因素抑或是社會因素所造成的呢?!就須捫心自問了。

  但移民來紐西蘭本身就是一種純屬個人生涯規劃的選擇,并無受到任何力量左右強迫。你既然作出移民紐西蘭的選擇,就要作好能否在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足夠准備,即使無法扎根或結出苦果,也怨不得紐西蘭,要怨只能怨自己。

  既然移民就意味著要決心作出某種犧牲,想得到某些東西就要同時也放棄另一些東西,世間沒有兩邊好處都佔盡、大小通吃的好事,到頭來反而弄得自己不開心,還兩頭不著岸。

  我們說一個地方好,并非意味毫無瑕疵缺陷之完美。僅端視個人對礙難種種能否接受与忍耐,對所獲得之利益和享受能否滿足,從而決定個人之去留。

  在諸多少數族裔的移民群體中,華人在自身理財經商与家庭、教育方面成績斐然,惟獨在尊重了解當地文化和融入社會方面差強人意,也欠缺主動,顯得有點自我邊緣化。這也是華人移民對在僑居地生活幸福指數偏低的主要原因。

  華人中的極少數還存在對西方政治与文化的排斥甚至反感,這從報章、電臺及日常生活中并不難見。受這類觀點影響,作為個人會令移民生活苦澀走味、心靈壓抑﹔作為一種思想輿論傾向,有意無意地去制造價值觀的對立,則很可能導致華社与本地社會的敵意,加深彼此的誤解与怨懣,最終會令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代付出重大代價。

  我們的媒體、社團、僑領与華界菁英,首先的確應當針對這一弊端,在華社活動中增添本地元素汲納其它文化,把社團從同鄉宗親或種族性質,与時俱進地轉型為功能化或商業化的專業團體,例如目前比較成功的盆景協會、書法協會、木蘭拳協會、中華攝影聯合會、泰拳功夫總會、武術協會、環保基金會、博愛社、防止賭博基金會、華社服務中心等等,這些協會在自已專項技藝方面堅持研討創作,与當地文化交流方面頗有成效,充份彰顯中華文化精深博大之一面,同時又服務社會人群,也比一般勞命傷財、過於泛政治化的慶典活動更加具備實際意義和社會影響。

  我們要做公民,而不是順民,更不是刁民。公民就要知法守法,敢於監督、服務社會、文明禮貌,學業精進,取財有道,不亢不卑,顯現泱泱大國、古老中華優秀傑出兒女之風采,如此方能贏取彼等對我華人真正的尊重。

  既与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與其自怨自艾,我行我素,不如融入認同,攜手共創。以紐西蘭為家,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盡管紐西蘭沒有感恩節,但我們真的應該感恩!不知感恩,是因為我們總是只抱怨自己還缺少什麼,而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不知感恩,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已有多幸福!

  讓我們感恩自己遠離天災、戰亂,免除匱乏、因言獲罪的恐懼,感恩自己能生活在這片美麗富足的淨土上!

(本文部份資料引自楊培淋、何悅譯作「新西蘭的故事」)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