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我是怎樣戒煙的
作者: 譚丕太
人气:
日期: 2011/1/20
吸煙有害健康,既破費又受到“戒煙法”的約束。成癮之後,戒煙又不容易。吸煙與戒煙皆困擾著煙民。對此,談談我戒煙的秘訣。
1952年,我22歲時,在一所重點高中教俄語。俄語教研組七個人中兩個人吸煙,另一人吸耍煙。每當下課後,辦公室烏煙瘴氣,我成了被動吸煙者,雖然嗆人,也只能忍著,有時到走廊躲一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適應了這種吞雲吐霧的環境了。提升為校領導後,經常到市、區開會,見到不少熟人吸煙,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感到很神氣。於是乎便產生了試一試的念頭。第一盒煙吸了半個多月。成癮之後,從羽量級的“紅玫瑰”到重量級的“三五”牌等。一天一包煙,一直吸到1980年的50歲時,才痛下決心戒煙。
我是如何戒煙的呢?其秘訣就是“認識加決心”。所謂“認識”,就是從靈魂深處要認識到吸煙對己和對他人的嚴重危害及其後果。所謂“決心”,就是大敵當前,必須當機立斷,決不猶豫,不戒掉香煙決不甘休。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認識與決心是成正比的,認識有多高決心就有多大!我對戒煙的認識是靠平日不斷學習報刊雜誌有關吸煙有害健康的文章後,逐步提高的。
1964年,我被調到某中學教導處工作,四個人中,三個“煙鬼”。那時,報導戒煙的文章也漸漸多起來。如:“香煙是生命的殺手”,“遠離香煙拒絕肺癌”等等。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都一直反對我吸煙,批評說:“花錢找罪受,不如省下煙錢買些好東西吃……。”我開始反思,身體是工作的本錢,健康是頭等大事,便有了戒煙的念頭。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咳嗽很重,便多吸煙壓壓咳嗽,反而適得其反,引起咽喉發炎。在醫院裡正好是一名老學生給我看病,他告誡說:“老師,發燒這麼重,再吸煙會引起惡化的。”給我敲起了警鐘。回憶起我親三弟,就是因吸煙過度引起肺癌而在四十多歲就去世了。
吸煙難戒的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香煙燃燒後釋放的尼古丁被吸入後會與人體大腦中受體蛋白質結合,產生使人覺得愉快的化學物質—乙醯膽鹼。吸煙人的血液內一般都有高濃度的乙醯膽鹼,當其含量不足時,就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此時,就會產生吸煙的欲望。這就是香煙的真正成癮根源。從科學理論中,找到了我想戒煙而又戒不了的原因。為了有個戒煙夥伴,在辦公室我提議:“咱們戒煙吧!”,其他兩人也覺得吸煙是壞習慣,欣然同意了。開始的一周內,辦公室很清靜。可到了第二周另外兩人說:“拉倒吧,受不了啦。”而我硬著頭皮只堅持了一個月。戒煙的滋味開始是比較痛苦的,不吸煙就覺得在頭頂上套上一個緊箍咒似的,眼睛也發澀,整日無精打采,吃飯飯也不香。如同一位同事說的,飯可以不吃,但煙不能不吸。此時,雖然未完全戒掉香煙,但眼量減了一半多,但還是斷斷續續地吸煙。
煙害到底有多大呢?科學研究表明:吸煙可誘發壞血病,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可導致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等。據某報稱:煙草是危害生命的最大敵人,煙草已經成為世界範圍的公害。我國每天約有8000人因吸煙而死亡,每年死亡人數達300萬人之多。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醒悟:在屢屢香煙中燃燒的是我和家人的幸福!
直到1980年,我50歲時,才完全認識到了吸煙的危害及其嚴重後果。一個星期天,外出釣魚回來,我正式向家人說:自即日起,堅決不再吸煙了,請大家監督我吧。幾天不吸煙感到不好受時,便迴旋地按摩太陽穴,上下撫摩顏面,有時用涼水洗洗頭,頓時感到很清醒。二、三個月之後煙癮逐漸沒有了。覺得一身輕,身上的煙味也沒有了,胃口也好了,食欲也增加了。同時還積極參加了一些體育活動,如打網球,游泳和釣魚等,這些活動也鞏固了戒煙成果。
戒煙後,我便當上了戒煙的義務宣傳員。奉勸吸煙者:吸煙不僅對己有害,對家人或被動吸煙者也深受其害。澳大利亞的學者研究證實,煙霧中的香煙毒素首先損害被動吸煙者的血管內皮,使血管內皮發生功能性障礙,從而使動脈的彈性減弱,防礙全身血液迴圈,並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缺血。
每逢中小學生寒暑假,我都在社區活動中給學生進行一些輔導。特別強調:“中學生請拒絕人生第一支煙”的意義。並列舉前俄國十月革命領導人列寧聽從其母親的告戒,在中學把煙戒掉了。列寧指出:“吸煙是慢性自殺”。美籍華人藏英年先生結合他在美國、中國多年的經驗談道:幾乎所有吸煙者都是在高中畢業(約18歲)前起步吸煙的。如此看出在青少年中控煙已刻不容緩。2007年6月27日新西蘭“華頁”經調查指出:家長是否吸煙,對孩子會否成為煙民有很大影響,在有一名或兩名家長吸煙的家庭,有三分之一青少年成為煙民。當前,世界各國在公共場所都實施了戒煙條例,禁止吸煙或戒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我僑居新西蘭這個世界上最宜居住的國家已近六年了,今年已滿81歲高齡了。三十年來再未接觸過煙草。如今過著美滿、幸福、健康的天堂生活,盡享天倫之樂。人生至此,足矣!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