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個果子為什麼與太平洋的島國斐濟會掛上勾,其實她的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哥倫比亞、 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她的英文Feijoa的發音“斐玖”與“斐濟”也有一定的區別,但奧克蘭的華人都這麼叫,時間長了,也就約定俗成了。
新 西蘭有很多的常青樹,斐濟果即是其中之一。一年四季,斐濟果樹都是一樹綠葉,稍為留神,就能看到卵型的樹葉對生著,有些密不透風,自成一體,總是一幅很安 靜的樣子,很新西蘭的。每年十月份春季開始的時候,悄悄地,從樹葉中間,靜靜地開出紅紅的小花來,即使蜜蜂忙碌其中,在這個什麼都能開花的國家,斐濟果樹 也是從來都不打眼的。
但慢慢地,這些小花變成了有些粉白的小斐濟果,更是躲在樹葉後面了。到了二三月,斐濟果成熟了,但也引不起人的注意。直到你時不時聽到鐵皮屋頂處一聲輕輕的悶響,某一天,你看到屋頂上、地面上星星點點地落著雞蛋大小的果子時,你才知道,斐濟果熟了。
取 一枚雞蛋大小的斐濟果,你用水果刀將果子對半切開,一股濃鬱的香味撲鼻而來,如果你不性急,你就會發現,有些透明的膠質下面,果肉呈現著不同的心瓣,從二 瓣到六瓣不等,小兒子多餘總稱六瓣的斐濟果為雪花,也難怪,生在奧克蘭,他還沒見過雪花呢!一般的吃法是用勺子挖出其中的內瓤送進嘴裏,一股特殊的香味就 在口舌間悄然融化了;而其中雜有細粒狀的果核,嚼在嘴裏,有些微的咯吱,卻不硌牙,反倒為新鮮而平庸的口感增加一絲變化。新落下的斐濟果肉有些偏硬,甜中 帶些酸味;若是放一兩天,果肉會變黃變軟,甜味間多了香味,會被濃香所覆蓋。這種濃香可能有人不太習慣,但對於喜歡化妝的女孩子或是女士來說,卻是天然的 鋪墊。對於斐濟果的愛好者,用勺子沿著果皮內周戀戀不舍地刮挖,更是一件很愜意的體驗。
奧 克蘭氣候適宜,斐濟果得以繁茂盛長。但是斐濟果肉過於新鮮香甜,雖有外面的膠質外表保護,也很容易變質,不利存放,因此,季節到來時,斐濟果成熟得鋪天蓋 地,市場上價格也就便宜得不行,真正成為平民的果實。另一方面,斐濟果瓜熟蒂落,不需風吹,不需手摘,就於無聲處掉下來,如果掉到草地上,更是悄無聲息; 只有偶然掉到鐵皮屋頂上,才會“砰”地一聲,即使這樣,這掉落的聲音也有些羞澀。不知不覺中,你就會發現,斐濟果落得到處都是,連路人都可以唾手可得,奧 克蘭人這個時候就更見大方了。
其實,我之所以喜歡斐濟果,最主要是愛她的自信,愛她的內斂。從開花、結果到成熟,斐濟果總是默默地掩在綠葉中間,葉子和果子都是類似的卵形,互為映襯,從不張揚。也是,果子受不受歡迎,歸根結底,還是其色香味說了算,食客說了算,外在的招搖意義不大。
不聲不響,獨享世外桃源,這也是新西蘭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