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因長年生活在皇城根下,多多少少都沾惹了一些皇氣兒,使得他們特別能領會國槐地微聲細語,比別人更敏感更敏銳。所以有著對古董特殊鑑別能力。
總之,和他們聊起天來,馬上就使我顯現出拙口笨舌來了。我自認在外面的三十多年的時間使我已經跟不上北京人的舌頭了。是真也好假也好,經他們一說,一忽悠,別說是外行人給弄的一愣一愣的,連內行人都開始猶豫自己的判斷了。
不可否認北京人對明清的歷史特別敏感,別說是文革一代根本沒怎麼學歷史,但他們現在個個都似無師自通一樣對明清朝代的瞭解如數家珍。
一 次,大家坐在一起說起了古董的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品賞價值觀,有的說得天花亂墜,價值連城。但另一位卻大叫:“贗品,絕對是清仿明的贗品!"誰對 誰非先不說,只見他們爭得面紅耳赤的,煞是好笑!我心中暗想:東西又不是你們自己的,真是有必要去那麼爭嗎?"但我轉頭一想:“這也許是北京市民得一種生 活樂趣。"
電 視台也針對北京市民的這個興趣與愛好開辦了幾台節目,請專家來識別真偽,聽說其收視率還很高。北京有個地方叫:“潘家園",據說可以淘到寶貝。有朋友自告 奮勇的說帶我去“見識,見識"。我當然不是抱著尋寶的思想去的,只是想看看現代的模擬效果是不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當我們到達那兒得時候,真的很失望,那 些贗品真的是很假,很粗糙。
這 裡似乎每個人都喜歡把弄個古董玩玩兒,也許北京的房地產多年來沒有跌過,每個我相識的人手中都有一套或幾套房子在手,北京的外地人又多,房子租給了別人後 手中也有了些閒錢,所以他們的愛好也高雅了起來。還有人玩古錢幣,有人玩古票據,玩古陶器、銅器、瓷器、玉器及字畫的就比比皆是了。因為這些東西都有保值 的作用,所以這些昂貴的愛好也給北京市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但我很奇怪:在我的記憶中這些東西在文革中早已被破了四舊,毀於一旦了,怎麼今天從地底下一下 子就竄冒出如此之多呢?
當我告訴我的那些朋友,我曾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做過一段時間時,大家才在我的面前住了口。其實我那時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小職員,本不值得一提的。但我實在對他們在我面前神吹受不了,所以才這樣提了一句,很抱歉掃了大家的興致。
鑑賞古董其實和辨析人品一樣,假亦真時真亦假。看人如果可以像古董鑑賞家一樣,撥開層層迷霧,看得深入,看得透徹,一定會少很多人世間悲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