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京劇漫談(之三)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京劇漫談(之三)

作者: 穆迅    人气:     日期: 2011/8/6


如果你問七零後的國人:“你看過革命樣板戲嗎?”他定會兩眼一瞪,一臉的茫然:“什麼是革命樣板戲?”可這個問題提到七零前的國人,他也會兩眼一瞪:“這個問題還要回答嗎?”言外之意,十年文革只有樣板戲橫行,誰人不知曉?

是啊,樣板戲就是這麼奇怪。文革十年,全國上下除了毛主席語錄,有響音兒的地方就有樣板戲傳出。不管白天黑夜,北國江南,都市鄉村,打開收音機,不必換台, 都一樣,清一色的“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那革命宣傳的“熱情”勁兒,已經到了綁架的地步。一句話,全國人民是泡在革命樣板戲的混湯 裡成長的。

可文革一過,紅得發紫的樣板戲忽然在神州大地消失了,消失的那叫乾淨啊,好象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樣板戲似的。

幾件文藝作品有著過山車的命運,只因為它們與政治有了幹係(注一)。“革命”把它們捧上了天,反“革命”又把它們摔到了地底。文革中慘遭蹂躪的受害者因樣板戲伴隨了他們不堪回首的黑暗日子,恨鳥及屋,再也不願聽樣板戲半個音符。而與文革無甚牽掛而樂得其所的芸芸眾生久聞其聲,倒也不嫌其“臭”,反而津津樂道起來。於是有了恨其風靡的年代,愛其鏗鏘之音的“怪”現象。

提起京劇樣板戲,我就有這樣複雜的心境。它們是件優秀的藝術作品,同時又殘留了極“左”思潮的印記。說它們是四人幫的寵物,我不大心甘情願,同時又不得不承認江青主導了它們的命運。

以“海港”為例,最原始的作品源自上海淮劇團。是在原華東局第一書記柯慶施宣導“大演十三年”時期誕生的現代淮劇“海港的早晨”。後來據說在江青的策劃下,上海京劇院組織了創作班子,幾經周折,最後調來原上海音樂學院的
於會泳(注二),淮劇團原創作者李曉明等將淮劇“海港早晨”改編成京劇“海港”。

這是一部唯一的由於會泳原創的京劇作品,包括唱腔設計、樂隊配器等,當然也有江青的指導和劇組其他創作成員的心血。說老實話,音樂唱腔部分,八個樣板戲我是最喜歡“海港”,即使我在進“海港”劇組之前,也是一樣。她比較現代,揉進了較多的西方作曲手法。

而劇本方面,無疑“海港”是最糟糕的,尤其將錢守維從人民內部矛盾升級為敵我矛盾,凸顯階級鬥爭,成了當權者鎮壓、殘害不同政見者的宣傳品。這也是現今“海港”很難流行的最大障礙。

樣板戲歸屬為江青政治上的資本,紅色權貴的寵兒,這是樣板戲的悲哀。也是時代局限的結果。如今我們只能重溫她的片段,欣賞個別的唱腔。而整體上已經無法再和當今的時代調和了。她離我們太遠了。

樣板戲創作的原則經江青的總結,歸納為“三突出”即“在所有劇中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八個樣板 戲遵循這個原則誕生,應該說還尚可,畢竟是少數。如果將這“三突出”推廣到全文藝界,所有的藝術作品均必須按此原則出爐,那將是中華文化的大災難。千人一 面,千篇一律,統統都是一個紅臉蛋,像機器生產似的,那還叫百花園嗎?

可是我們洗去樣板戲“三突出”的政治色彩,單看她的藝術品質,我們還得承認她是精品。

上從江青、於會泳下到藝術原創人員個個是精兵強將,是行業裡的精英。用這些人十年磨一戲,說她不怎麼樣恐怕也太小看了這幫子人。


別的不講,單從演出態度比較,那時的認真勁兒誇他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點不過份。開演前十五分鐘,全體樂隊必須坐在演出位子上,對準音,等待。開幕前五分鐘舞臺上一切靜音。


整場演出三個多小時,按分秒計算。每場演出結束,在台下看戲的藝術監督會拿著碼錶到後臺對主要演員講評。今天演出拉長了一分多少秒,原因是哪個唱段拖了幾拍。另外哪個唱段塌調或搶拍等等。


最 要命的是換景。還是“海港”,上半場碼頭一幕換成支部辦公室一幕。幕間曲只有二十三秒(這是藝術的需要),台下的觀眾只看到大幕一關一開,舞臺魔術般地變 了景,方海珍踏踏實實地坐在辦公桌旁讀毛著。殊不知這大幕閉上後的二十三秒,舞臺漆黑一片,幾十個人(包括臺上的演員)迅速而又悄無聲息地摸黑搬上抬下搶 換佈景,忙而有序,靜而不平。也就是在你數二十顆星星的時候,諾大的舞臺靜靜地來了一個大換遷。沒有精密的安排,反復地練習,認真的態度,誰能做出這等完 美的奇跡來?

樣板戲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另類,是京劇改革的一個高峰。她只能誕生於革命的社會主義時代。鬥轉星移(注三),樣板戲以及類似這樣的所謂“京劇現代戲”失去了前朝的支撐,在眼下的經濟大潮中又不能自給,紅顏薄命,只好蝸居冷宮遭人遺棄。

不 過,快要下山的夕陽把影子拖得很長。“京劇現代戲”偶爾還會出現在早已荒蕪的舞臺上。為“遺老遺少”們重溫舊時的輝煌,重拾往昔的記憶,獻上無價的絕響。 其實這種明日黃花的藝術我也很喜歡,像一件改裝了的精緻旗袍。而且我相信那些不熟悉京劇的嘻哈年輕人初次撞見她,也容易接受。可我仍不認為她是真正京劇。 她可以稱之為京劇的姐妹藝術,京劇的變種,或者說是京劇的雙胞胎。因為她與傳統的京劇差異太大,她所炫耀的改革部分,比如封閉式的舞臺佈景,大樂隊、現實 主義的表演手法等,恰恰毀掉了原京劇的精髓。你還有什麼理由說她是京劇呢?


附注:由於電腦軟體的缺陷,有些簡體字轉繁體字時出現差錯。請讀者原諒。

注一:應是“干”

注二:應是“于會泳”

注三:應是“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