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找回我们生活中的“有意思”
作者: 文扬
人气:
日期: 2010/12/19
写了好几篇严肃的政治评论,圣诞节假期之前最后一个周末,换个生活方面的话题。
昨天,我们的英文编辑在本周英文联合报的新闻版上登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奥克兰华人在追求新西兰美好生活的路上艰难前行”,内容是说梅西大学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奥克兰的华人,大多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无论是给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都有这个问题。
报告说,在移民来到新西兰之前,这些华人所想象的新生活是那种很有规律的上下班、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是来了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真切的现实是:繁重的劳动、加班加点工作和枯燥乏味的社会生活。
其实这是一个老话题了,被无数华人移民无数次体验过、考虑过的老问题——来之前想的都挺好,来新西兰之后生活到底有意思还是没意思慢慢才知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写过文章,很详细地讨论过。今天不再重复以前说过的,只针对这个特殊问题发一下议论:为什么越发达、越先进的社会反而越“没意思”?
这
个问题也纠缠我很久了。在新西兰的生活没意思,这是肯定的,没什么可回避的。用这里的什么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和平安宁等空洞的好处一俊遮百丑,掩盖其他
所有的没意思,多少有点自欺欺人。除了在华人圈里打烂仗的时候过一过嘴瘾,证明自己移民决策正确,其他就再没别的用了。
只要不自己骗自己,大家就可以认真地正视这个“没意思”的问题,一旦明白了“没意思”的根源在哪里,也许我们就可以主动来做些什么,把生活中的“有意思”找一些回来。
下面就试着分析一下,看看生活越来越没意思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以前的那些“有意思”都被什么东西给消灭了。
被我抓住的第一个大量屠杀“有意思”的“杀手”,叫做“理性”。
的
确,我一直觉得理性这个东西在当今时代很有用,很有力,但不幸的是,这个东西却很没意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有些人会惹人大笑,说相声的、逗贫嘴
的、演小品的,或者那些长得就好笑、说话做事也好笑的人,但你会发现,你的哈哈大笑,一定不是因为他们的理性,引你发笑者,一定是其非理性部分。愚蠢、无
知、盲目、笨拙、自大、疯痴、颠狂,所有这类表现都可以让人笑出来,而它们却恰恰都不是理性的。
一群理性的商人在一起,只会斤斤计较地算账;一群理性的学者在一起,只会逻辑严密地论证;一群理性的政客在一起,只会唇枪舌战地争辩;最后都会得出理性的结果,但决不会有任何趣味和意思。
不
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就是一个越来越理性的时代,每个人也都是越来越理性的人。当一个社会中除了疯子、傻子和幼儿之外的所有人都被训练成非常理性的人,社
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被非常理性地设计过,一切不理性的东西都或者被抛弃或者被改造,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注定会变成一个完全无趣、完全没意思的平凡单调社
会。
遗憾的是,我们所处的新西兰,恰恰就是一个已经完成了所有理性改造的社会。社会生活无处不理性,其结果就是我们华人所强烈感受到的:社会生活极其无趣、极为没意思。
理性是“有意思”和“有趣”的首要杀手,我已经得出了这个结论。除了这个主犯,我还抓住了两个“从犯”,一个叫做“市场”,一个叫做“信息”。
我将这两个东西称为“从犯”,因为它们的本质其实也是理性。在市场上,每个人或者就是理性人,或者被强制地假定为理性人,所以,当市场无处不在,乃至于长驱直入进入了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所有原来存在于这些关系中那些传统的“有意思”,也就都没了。
最
后,信息的膨胀和无处不在,进一步强化了理性的力量。理论上讲,每一个随时能上网的人,都可以是一个无所不知的超级理性人。随着信息铺天盖地地弥漫于所有
的社会生活中,那些传统上只存在于非理性的、无知的、神秘的领域中的新鲜、惊奇、刺激等诸多“有意思”的重要源泉,也就统统消失了、干涸了。
不
幸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越来越市场化的时代、越来越信息化的时代。遗憾的是,我们所处的新西兰,恰恰就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市场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的
社会。可怕的是,在一个充分市场化、信息化的理性社会,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凡事都做交易、凡事都上网查的完全一模一样的理性人。
世界不仅变成了平的,而且变成了透明的。原本沟壑纵横、山重水复的神奇山林,变成了光秃秃一望无际的大平川,人还想过什么有意思的生活呢?
就这样,伴随着对理性工程不断胜利的一次又一次欢呼,我们的生活也终于彻底失去了原来的“有意思”。
圣诞假期将至,能不能过一个“有意思”的假期,我无法肯定,但身处这样一个大环境,产生没意思的感觉却恐怕在所难免。所以,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为主动创造“有意思”做点什么,只要不弄巧成拙。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