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谈谈华社的公共事务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谈谈华社的公共事务

作者: 文扬    人气:     日期: 2011/1/18


海外华社,是个小社会,英文里叫Community. 与大社会一样,这个小社会也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部分。就像现实中的私人宅地和公共用地,没有私人宅地不成为社区,没有公共用地也不成为社区。

但与大社会又有所不同,由于周围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小社会,所以,在我们华社中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处在与其他族群小社会的对比之中。就像是实际的社区一样,人们走进KaKa社区就街道整齐、园林秀丽,一旦进了PaPa社区就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两个社区孰优孰劣就无需多言了。

作为多元文化国家的新西兰,有众多族群小社会,在国家的管理者眼里,哪个小社会优秀,哪个小社会低劣,只要比较一下各自的公共领域,包括各自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人物,其实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两个一百多”之论。就是说,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即会明白,新西兰的国家管理者们,有两个独有的天然优势,第一个是他们同时面对着一百多个不同的族群,第二个是他们已经有了一百多年针对各族群的统治经验。

这两个“一百多”,若不是坐到统治者的位子上,是很难体会到的。某位政府高官来到华社参加活动,在我们华人眼里,他如此这般地表现了一番,或热情,或冷淡,或滔滔不绝,或沉默寡言。但在这个单一印象之外,我们却难以了解到他昨天在韩国人组织的活动中,前天在印度人组织的活动中,上星期在毛利人组织的活动中,以及在他参加过的上百个不同文化的活动中分别有哪些表现,对于各不同族群有着怎样不同的尊重和喜爱程度,或不同的轻蔑和厌恶程度。

从一百多年的多元文化统治经验这方面讲,这一部分专属于“统治术”的半隐秘的知识,也是一般人不具备的。白人族群从入侵者开始,历经定居者、殖民者、征服者,一直发展成为统治者,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诗中,凝结了大量关于统治的谋略和技术。打个比方,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具有类似于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资治通鉴”的那套知识,不同的是,资治通鉴只适用于中国,他们的这一套适用于全世界;资治通鉴是过时的老知识,他们的这一套是与时俱进的新知识。

这两个“一百多”,如同是两个透视社会事务的镜片,通过这副特殊的眼镜,我们华社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人物,无一不被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看个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在创立一个公共组织、推举一位公共人物、从事一项公共事业时,我们至少会更加谨慎小心一些,至少会给予本地已经成型的社会规范和公共文化以应有的尊重,不会总是带有某种程度的投机取巧、糊弄洋鬼子的冲动。

最好的情况,就好比是奥克兰南郊的佛光山大庙,高质量、高档次、美轮美奂的民族建筑,不仅代表了东方文化的高度,而且象征了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丰富。

最差的情况,就好比是偷工减料的漏水屋,外表看起来也像是与其他社区一样的写字楼、图书馆和体育场,但实际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没等风霜雨雪袭来,自己先墙倒梁塌、稀里哗啦。

黄徐毓芳案也属于华社公共事务中的一个典型事例,事发之前看起来金碧辉煌、固若金汤,没想到一场不大的雷阵雨吹过来,就轰然倒塌了。

与黄徐毓芳这座毁于小阵雨的“漏水屋”相比,在新西兰华社的公共人物中,论坚固程度和抗风雨程度差得很多的人还多的是。未经历风雨时,勉强能维持个面子,一旦站出来迎风沐雨,其结果如何基本上不用预测。

华社中没有人站出来从事公共事务不行,但靠一个个“漏水屋”来营造虚假繁荣,风雨过后,一片碎砖烂瓦,也是不行。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文章


巴尔的摩骚乱会让美国真正反省吗?

为什么要强调“一带一路”是“合唱”?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海军加速转型

“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兼与汪晖教授探讨“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揭开西媒言论自由的另一面

李世默和“周末政治”新范式

美古关系正常化:意识形态“墙战”走入历史

大国外交并不以软硬为标准

新世代攻占政治舞台

习近平的“中华版和平承诺”

提前为香港占中做个总结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