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党承诺今年末的大选时将对MMP选举体制进行公投,这对Botany选区的补选也造成了影响。 由 于1993年只有54%的选民支持改变选举制度,而在第二轮投票中大多数选民选择支持MMP制度,因此MMP制度得以保留下来。基于这一点,如果之后再有 FPP(第一名得胜)制度或其他政治制度被应用在选举中的话,Botany选区的华人社区应该在3月份的补选中认清,谁才是真正能代表他们利益的候选人。 如果中间偏右的国家党被选中的话,也是正常的。国家党在法律、秩序以及培育私有企业方面很对华人的胃口。考虑到上次大选黄徐毓芳为了国家党做出的突出表现,看起来国家党在Botany选区的地位最为稳固。 但国家党和工党实际上都不想实行MMP制度。自1993年MMP制度开始以来,选举结果就使这两大党不得不在政府内结盟,1998年,少数政府同盟不得不依赖政府外部政党的支持。 由此,国家党和工党都希望重新采用FPP选举制度,历史告诉我们两党制比三党或多党制要受欢迎。 在采用MMP制度前,从1935年开始新西兰多数采用两党制,也就是国家党和工党轮流执政。在我们等待选举委员会在2月8日宣布Botany选区补选候选人名单的时候,先来回顾一下MMP制度是怎么开始的。 简 短的说,在1981年和1984年的选举运动里,工党承诺设立一个皇家委员会广泛监督选举系统相关问题。这一委员会在1986年的报告中建议采用德国式的 MMP选举制度,即每位选民都有两张票,一张投给代表你选区的MP(国会议员),另一张投给政党。而这一报告并没有在工党领袖中得到支持。国家党同样不喜 欢这一建议,但1990年的选举改革中所有的政党都强烈希望参与到普选中来。但那时,公众强烈支持MMP制度。 在1978年,曾经出现过 一个荒谬的情况,1954年成立的Social Credit即当时的第三大政党,在大选中赢得了16%的选票,但是在议会的92个席位中只得到了一席。三年后,得到21%选票的Social Credit党也只是拿到了两席。在1984年,新西兰党赢得12%的选票但是没有任何的国会席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1992年9月第一次选举方法改革公民投票中,85%的投票人以压倒性的优势要求改变选举体制,其中70%赞同MMP制度。就像工党党魁Mike Moore所描述的“人们不只是在说……他们在呐喊”。 两大政党在第二次民调中更是积聚了54%的民意支持MMP选举制度,使得这次民调更加的充满争议。 从那时起,选民的支持与国会中议席的多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绿党和其他少数政党的事实中看出。 在少数政党中,最不用依赖MMP制度的就是毛利党,他们已经成功地争到了毛利议席。 少数政党依然拥有席位,尽管他们在全国大选中的得票少于5%,国会中的党派数量也在增长。 1996年的选举后,我们拥有六个政党。 1999年的大选绿党从同盟党中分离出去,2004年毛利党的产生,成为现在第八个政党。德国在采用了MMP制度以后政党数量不增反减,与之相反,我们的政党数量在增加。 在上一期的评论中我提到,国会中亚裔人数比例太少,同时Botany选区是一个拥有三分之一亚洲人口的社区,这其中80%是华裔,也是新西兰所有选区中亚洲候选人必争之地。 早前迹象表明,电台名人Maggie Barry,在国家党的提名中处于领先的位子。由于她加入政党不足一年,所以,如果她被允许作为政党的候选人参加Botany的补选,那么她将受到国家党的优待。 据 报道,Barry是有总理支持的,尽管John Key宣称Barry的去留将由党内委员会决定。即使Barry或者国家党内的其他雄心勃勃的候选人符合国家党的要求,但他们会是 Botany选民的合适人选吗?Barry并没有和Botany地区的亚洲社区有太多联系,也不住在这一地区。 国家党唯一可以推选的是一名华人律师Ken Yee,但Yee却在1996年、1999年和2005年国家党在马努考东部的选举中失败。 也因此,补选的大门向任何一个可以吸引亚洲社区的候选人打开着。▊ 2011年1月20日 (京晶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