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现代媒体的集体堕落
作者: 文扬
人气:
日期: 2011/8/24
默多克的电话窃听丑闻后来怎样了?——不太清楚,新闻里不再提了。
这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一件新闻,无论多么重大,影响多么深远,在现代媒体的新闻编排中,都只占一个大约固定的时间段。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所有媒体都会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不再重提了。
新闻集团电话窃听丑闻爆发后,如果公众舆论持续地聚焦在上面,从该事件的性质上推测,很可能会令这个最离不开公众信任的媒体帝国遭受致命打击。
但老默的运气极好,这个厄运居然被他躲过去了。
回顾一下当时的过程:
7月16日,英国各大报纸刊均整版刊登了默多克亲笔签名的道歉,事情愈发对默多克不利。
7月19日,默多克接受英国议会质询,期间妻子邓文迪出手还击一名男子对默多克的攻击,电视和网络在第一时间将视频录像传遍全球,事件出现了更多的戏剧性,公众关注度和兴趣进一步增大。
听证会强化了该事件的严肃成分,有人动手打人为之增添了愤怒成分,邓文迪出手护夫又加上了娱乐成分,事件发酵的要素都已齐备,老默夫妇俩已经坐稳了全球媒体当周的“本周人物”。照当时的势头看,此事件继续蝉联下周的全球热点已无悬念。
7月22日星期五,默多克帝国的救星从天而降,远在挪威的杀人魔王布雷维克血洗奥斯陆,最新的新闻热点及时出现,新闻集团窃听丑闻的关注之窗戛然关闭。
整个周末,全球的眼球齐刷刷地聚焦在那个名叫于特的死亡之岛上,没有人再管默多克是谁。
有人问:现代人这是怎么了?这么青红不分,这么差异全无,这么千人一面,这么喜新厌旧,这么一惊一乍?
再仔细探究,其实问题不在受众,而在媒体。是现代的、即时的、全球化的、过度发达的、过度竞争的媒体,强制性地决定了当今时代新闻的传播形式和受众的接受行为。
表面上看,媒体的数量和种类比过去多得多了,传播的信息量也比过去多得多了。按说人们应该选择更多了,差异更大了,区别更多了,分化更大了;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现实是:所有的媒体都越来越同质化,新闻题材千篇一律,新闻格式千篇一律,新闻用语千篇一律。
一些全球性的新闻热点,如本拉登被杀、卡恩被捕、默多克窃听、布雷维克行凶、美债危机等等,实际上形成了“热点垄断”、“注意力垄断”、“关注度垄断”。
如果有人把全世界所有主要的新闻媒体集中排放在一个大房间里,他一定会震惊于这种垄断的集中程度,并且很快会发现其含义不祥的后遗症:通过对媒体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规定,强制性地重新塑造了全球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
时间性的媒体,固定的长度,固定的格式,语言越来越公式化,画面越来越卡通化,新闻越来越碎片化。
空间性的媒体,固定的版面,固定的字体,文字越来越少,图片越来越大,过去的“图文并茂”,越来越让位于“看图说话”。
这是一场看谁比谁更能重新塑造观众和读者新闻消费行为的恶性竞争。看图片肯定要比读文字省时省力,大图片肯定要比小图片省眼省心,拷贝大媒体肯定要比自己重新做更少风险,减少新闻数肯定要比增加信息量更少劳动。
美其名曰“专业”,其实只是堕落。当然,对于众多无以自立的小媒体来说,也没有什么选择,“逆淘汰”的洪流浩浩荡荡,不靠堕落以自救又能怎样呢?
《新西兰联合报》也是媒体,也是小媒体,但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所坚守,有所担当。经常读本报的读者,一定能略解其味。
与读者和商家共勉。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