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友人問字,「pk」作何解釋?
「pk」有多重意思,在電玩中指「對決」,亦可指足球比賽里罰點球,在省港澳一帶則是罵人的話,指Puk Kai,即是「仆街」(面朝下跌倒在街邊)。
假如你出言或行文批評一個人,就會有人傳話過去,你的批評就成了「說別人的坏話」。奇怪的是那被你批評的人,也不來找你理論,而是从此與你結怨,處處与你作對。當然见了面還是跟你握手的,只是心里在咒你為何還站在他面前未有「pk」(仆街)。
皆因現在有些人是聽不得批評的,能入耳的只有「好話」。之所以給好話加一引號,是因為所謂「好話」,只是相互抬舉、吹捧,實則并非「好」。
這世上的事不都是由人做出來的嗎?批評質疑某事,那做出這事的人當然不免也在被批評之內,但既然做事可以任意行逕做出來,又為何不喜甚至不允他人批評質疑。
這就顯得沒有道理了。
也不知從甚麼時候起,本地華社有了這麼一種风氣,對於華社團體、個人或某國某地的陰暗面與罪錯,不只是批不得,還踫不得。莫要說批評,誰只要敢提出來討論,誰就是「親者痛仇者快」的汪精衛。
當然也不是全面禁言,譬如批評美國、奚落奧巴馬,貶貶紐西蘭,幽約翰‧基一默,損損毛利、島民,那是絕對膽大包天,樂意奉陪而且饒有興趣的------說吧,盡管說吧,這里言論自由。
對於那些不中聽的話,對於那些被刻意篡改歪曲了的歷史,對於千真萬確發生了的事,甚至是個人親身的經歷,如果講了或寫了出來,總會有人指斥你是放不下個人恩怨,是以「文革」方式反文革,是不「愛國」,是洋奴,教訓你切莫「濫用」言論自由,勸誨你好好學習「民主」。
久而久之,輿論態勢一旦形成,似乎有了一個「甚麼可以說,甚麼不可以說」的潜規則,那些踫不得的話題成了雷區,人人避開繞着。
一些在這里住久了的僑胞,有見於此乾脆「冇眼屎,乾淨盲」,即是视若不见之意。不去與計較論對錯,一於逍遙自樂,不問世事。
太遠太大的話題,孰對孰錯,或可再議,畢竟人在紐西蘭,首先應要關注本地時政、經濟與社會。
最 近非洲捉拿華人淘金客,俄羅斯遣返大批使用毒肥的華人菜農,還意欲拆掉境內「唐人街」。英國重罰駕照作弊的華人持牌翻譯,美國紐約廣場跳紅舞的老大媽被投 訴,腰纏萬貫的華人游客在機場撒野,在公共場所行為不檢。就連奧克蘭鴨仔湖的地面也安了「嚴禁釣魚」的中文告示,以前用油漆寫,現今用銅牌鋳就,以示永 久,東區公廁里貼出「不要拿走廁紙」、「不要蹲在馬桶上」,泳池里挂着「請勿隨地吐痰」,用的都是中文,所指何人,不言而喻。
一件件很pk的醜事,只讓人感到羞耻。
這說明了對僑界里一些缺乏公德、熱衷內鬥、投機取巧、濫用福利、弄虛造假、坑矇拐騙、觸犯法例的行為,不可视若不見,裝聾作啞。
不好的東西,搞搞震的人,沒有受到批評與監督,就會日益放肆,明目張膽,以錯為對,積非成是。
到時白狗偷食,黑狗擋災,我們這些以紐為家的人,都要齊齊pk。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