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對地方選舉的反應冷漠,令英文先驅報的政治評論員瑪特也焦慮起來,他寫了一篇題為《民主死於懶惰的選民》的文章。
瑪特指出所謂民主的權力,實際上正轉入少數人手中,民選出來的議員每天開會,假裝要負起甚麼責任,但實權却由官僚機構把持,因為市議會百份之八十的資產控制在非民選的委員會手中。
市政府一百二十名管理者拿回家的工資,多於一百二十名國會議員。一位市政府管水的主管年薪也八十萬,遠超過國家總理。
如果瑪特的數字沒錯,我很想問一個簡單的問題,為甚麼一個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城市的管理者的薪酬,會高於一個四百二十萬人口的國家的議會、內閣及總理的薪酬?
常說總理日理萬機,那么水主管豈不是日理億機?
瑪特指出的只是冰山一角的淺層表面,個人認為當年政府欲以奧克蘭組建超級城市作為日後推廣地方政府模式的試驗,究竟是否可行,應該有一個更深刻的重新評估。
最基本的事實是,「超級城市」在布朗市長的三年主政下,令人失望。
八區合一組建大奧克蘭議會,最根本的目標是「少花錢多辦事」,組建超級城市的預計是雇請八千二百人,年度工資總支出五點一三億。但是布朗市長主政三年,雇用的人已超過一萬,今年工資總和預計高达七億零二百萬。
布朗上臺前奧克蘭市負債三十九億,現在是六十七億,目下奧克蘭市每天要借二百五十萬過日子。
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从奧克蘭人身上把錢找回來,地稅、水費、道路收費,這些年奧克蘭市民身上的羊毛差不多被布朗市長剪光了,再要讓他當三年,恐怕連皮都讓他給剝了。
本年度地方選舉投票率低,首先與大奧克蘭市首任市長布朗先生表現差强人意有關。
但是,民主的真諦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我們不僅可以把自己屬意的人選上去,更可以把自己唾棄的人拉下來。
為甚麼一定要投票,原因就在於此。
在幾乎全憑參選人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十名華人候選人莊家欣、陳文輝、陳佳佳、楊宗澤、楊彼得、黃偉雄、黎鵬飞、殷浩、朱旭東、rosa周女士正在自己的選區苦戰奮鬥,選民在嘹解了他們的参選宗旨與政見後,應該慎重但是堅定地支持自己認可的參選人,抓緊時間把投給他/她的選票在日內寄出。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參選人,除了不投他一票,還應有「換一個人去做」的願望,過去我們選他,是因為熟悉他、信任他、期望他,幾年下來覺得他不勝任,我們除了不再選他,還要去嘗試瞭解其他候選人,給其他人一個機會,把選票投給他,他一旦勝出,我們不喜歡的人就敗了。
所以我們的選票有两大功能,一是選上去,二是拉下來。不喜歡這個人,非旦不把票投給他,還把票投給另一個人,選他勝出,這樣我們的民意才有可能受到另一方的重視,繼續發揮作用。
這才是擅用我們手中一票!
不投票,只表達了一種消極放棄,但未能體現「換另一個人做」的積極參與,亦即等於放棄自己表達民意的權利,這對自身的最終權益有損而無益,所以我們一定要投票!
在你看到這篇文章時,你還有時間投下神聖一票!用選票發聲,伸張真正的民意!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