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首文革一直是我許多心愿之中的一個心愿。能夠全過程參與這一場長達十年的紅色狂飈,雖說個人與家庭都遭劫蒙難,但也是一種畢生難忘的經歷。寫下來不是甚麼 「血淚控訴」,而是留下真相的吉光片羽,在今時今日有人想把文革這段歷史再施以紅色浪漫脂粉重新打扮之際,為了防止倒下的魅影再度被樹起,每一個有良知的 過來人都有責任把自己見到的、遭遇到的記寫下來。
記得上一篇之三寫到廣州的武鬥,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三日在廣州中山紀念堂發生了廣州第一場大型武鬥。
我 与友人騎車出游,歸途中經過中山紀念堂,當時已近五點。現場人山人海,紀念堂前廣場与付近街道佈滿因憤怒而面容扭曲的男女,大部份人手中都持有「武器」, 鐵水管、木棍和消防長矛,也有从家里拿來的砍柴刀与菜刀。開打的「戰場」在紀念堂前廣場里,許多年輕人手持刀棍在那里糾纏追逐廝殺,許多非死即傷的人倒在 綠草地上。
我见到一個學生掄着單車鏈条追打另一個學生,而紀念堂的拱門里有三個穿舊軍裝的學生用匕首在刺一個抱頭蹲地的男人。
廣場上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聲,我生平第一次聽到這種不像是人類發出的獸性的咆哮。
許多年後我才知道其中一個殺紅了眼的年輕人,正是蛙妻的兄長。在這場「旗派」和「總派」的打鬥中,他两派都沒參加,但加入戰圍後见誰挨打就去幫忙回擊,結果是两派的人他不分青紅皂白都打,據說那天這類人還不止他一個。
「七二三武鬥」的起因是「旗派」和「總派」發生衝突,「總派」在紀念堂舉行「主義兵成立大會」,「旗派」在付近的體育場舉行「追悼會」,因為「總派」的人沖出來用刀砍死了一名「旗派」,遂引發了這場千人大武鬥。
武 鬥的真正根源,其一在於文革時流行的「血統論」,所謂「總派」是軍幹子弟、黨團員或根正苗紅者,而「旗派」則多是受打壓或出身不好者,一項調查顯示廣東地 區保守派即「總派」中,紅五类家庭成份者佔百分之八十二,中等成份者佔百分之十七點一,成份不好者佔百分之零點九六,而造反派即「旗派」中,紅五类家庭成 份者只佔百分之二+六,中等成份者佔百分之六十二點五,成份不好者佔百分十一點二九。
問題是雙方都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忠於毛主席的正統革命派,而將對方視為死敵,這一種對立形成潜意識里階級仇恨;其二两派在省市與軍隊甚至中央都有後臺,利用与操控群眾組織打擊政治對手与排斥異己,使两派成了政治鬥爭的棋子與炮灰。
廣 州中山紀念堂這一打,令「旗派」和「總派」勢同水火,幾乎在每一處機關部門、厰礦企業、服務行業、交通系統、大專院校、中小學校、文藝團體、體育隊伍,甚 至個人家庭都分成两派。同事、同窗、同隊與同床夫妻、同一父母所生之兄弟姊妹,都因派別不同而反目仳離,互不理睬,彼此怨恨甚至相互殘殺!這不僅是廣州, 在全中國各地都一樣如此,
很多人在看文革時,只看到表面上群眾可以成立自己組織的所謂「自由」,却沒有接觸到為甚麼全國各地群眾組織會分成两大派的箇中原因,更沒有看清两大派後面那隻無形的巨手,以及在不同時期這只巨手就會操縱其中一派去打另一派,忽而又操縱這一派來打另一派。
為甚麼會這樣呢?
要看清文革中两派對立群眾組織,首先要看他們如何對待中共三套班子的態度,如何對待四九年到六七年的原班子,支左軍人成立的軍人班子以及文革後期成立的革命委員會三結合班子。
可以這樣說在各地凡是反抗這三套班子的都是造反派,凡是維護這三套班子的都是保守派。
中共在文革後曾經承認保守派是「為了保衛党、捍衛社會主義秩序而組織起來的」。根據這種說法,造反派當然成了現存社會秩序的破坏者,并且主張財產与權力的再分配。
而文革的發動者毛澤東對两派都予以利用,其次序就是希望天下大亂時,支持造反派,戰略意圖由天下大亂轉向大治時,轉而支持保守派。
两 派對立制造了分裂、仇恨与殺戮,到最後除了極一小部分群眾被納入核心外圍,參與統治大多數人。絕大多數參與文革的群眾,無論是保守派和造反派,除了被人利 用及玩弄於股掌,熱血沸騰空忙一場,都沒有分享到自己捨命奉獻的「革命千秋万代大業」的成果與利益,而是被打歸原形,甚至付出更大代價。這也是許多投身文 革越狂熱忘我的年輕人,事後對文革反思越深刻,對文革也越是深痛惡絕的原因所在。
我 在文革中也参加過造反派,所在組織號稱二十萬人,當時是廣東最大的群眾組織,這個組織曾經被打成反革命組織遭到取締,自己东躲西藏逃避追捕,後又獲中央文 革平反,其後我曾經在總部保護這個組織的總司令,參加過奪權与武鬥。對文革中群眾組织形成、運作與命運浮沉,有親身體察經驗,今天回首這段往事,看到了許 多未曾看到的東西,且試寫下來與那些歌頌文革,叶公好龍的朋友們分享,閣下如親歷文革,恐怕未必能像現今這樣大聲夾沒準。
(本文參酌华林山之「文革期間群眾派系成因」一文)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