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3059
日期: 2014/2/3
《厨房里的哲學家》的作者布里亚‧薩瓦蘭有一句名言﹔「不分時代,不分國家,宴席之樂每天都存在﹔他與其它娛樂方式相得益彰,但生命力遠遠超過其它娛樂形式…….. 與其他場合比,餐桌旁的時光最有趣。」
想象一下奧克蘭海濱擺上了一張「L」型的巨大餐桌,長數百米,夏日晴空下擺滿最純淨新鮮的蝦、魚、青口、生蠔、龍蝦等海鮮,尚有意大利、法國、西班牙、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及紐西蘭各國料理,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的歐亞風味,在這樣的餐桌旁歡渡時光,何止是「最有趣」,簡直是令人振奮。
二零一四年的奧克蘭海鮮節,擺出了上面所描繪的「大餐桌」,一入場先去排隊買葡萄酒杯,把它斟滿了蘇維濃,可以先從「魚區」吃起,接着是「什錦海鮮區」,這里面的海鮮湯是盛在麵包里的,用蚌、青口、鱼熬成的濃湯,可把她當作從頭吃到尾的前菜醒醒胃,湯喝完後,麵包可棄之,理由當然是留出更多的胃納容下更多的海鮮,但我咀饞,悄悄要多一碟炸蝦,不像「天婦羅」炸法裹滿粉漿,只蘸薄薄一層,尚见透明蝦肉,浸入滚油即時撈起,別看它小小一碟,却讓大部份味蕾顫動起來。
下面是「青口區」,煎、蒸、炒、燒幾種做法,以烟肉包煎熟青口最佳。此處有惟一的「非海鮮區」,擺着德國香腸Kiwi燒烤,不用說也是置之不理。接著來的是海鮮之王「鮑魚、生蠔、三文魚、鮮貝、南島小龍蝦」,見到搗碎成泥的「黑金鮑」煎成餅,一向很難接受這種做法,鮮蠔又是經常在東區近郊的卡瓦卡瓦買來清蒸,就不在這里擠檸檬汁生吃了。
捧了一堆烤熟的小龍蝦、沙律和法國麵包,以「哈尼肯」生啤送之,連蝦頭也吮個一乾二淨,食畢已八分飽矣。
但见紅黃國旗下「西班牙海鮮飯」飄香,又貪心要了一碗,這種大平底鍋燉出的米飯用藏紅花染成金黃色,要落橄欖油炒,然後落上湯收火慢慢煨熟。「海鮮飯」的叫法其實不地道,正確叫法是放魚叫「鱼飯」,放貝類叫「貝飯」,我要的這一客,有魚肉也有魷魚,是真正的魚飯,飯面上加兩隻蝦一粒青口,吸飽湯汁的米飯十分入味,又是一掃而光,沿「海濱大餐桌」只走了一半,已經九分半飽矣。
到了鋪着人造草皮圍著白柵欄的「精華區」,發現有整隻龍蝦,才真正體會到「遺憾」二字有多么令人難受。
大堂里日本師傅當眾示范做「壽司」,一片紫菜鋪上米飯,包上三文鱼條牛油果一卷,又撩起我的食慾,紐西蘭的海鮮這麽新鮮純淨,用極少調料的日式料理,更能提取與突出她的原味。太多的刀工、太嗆的調料、太猛的煙火,都可能破壞她的清甜鮮嫩,在離開大餐桌之前,來一碟壽司,学日本人那樣地道,先蘸「瓦薩比」,再蘸醬油,幾粒下肚,齿頰留香才離去。
遠遠回望海濱大餐桌边人頭攢动、美食飄香、樂韻悠揚,柔和的海風吹拂着彩旗,心里還未捨得紐西蘭的種種海鮮,居然開始打聽﹕「下一次的海鮮節甚麽時候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