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回京省親,在煤渣胡同口見到「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牌子,據說青年會原址是一幢三層紅磚樓,因為要蓋王府井酒店,一九八八年被拆掉了。
真正的北京青年會會所修建於一九一一年,里面有北京第一間室內體育館,甚至建有二十五米長的射擊室。從老照片上看,這幢由美國人設計的樓房充滿歐洲古典風味,當年有許多剛剪掉辮子的中國年輕人在這里第一次接触西方體育。他們發現金髮碧眼的洋人不是讓自己坐下來聽傳道,而是教授文藝、體育以及個人衛生。拆掉這么一幢有歷史意義的樓房非常可惜,看到行色匆匆的男女從身邊擦過,他們的眼神充滿焦慮,如小小螻蟻急於攀爬上都市叢林的頂端。他們之中可能沒有人再記得甚麼青年會,更不會記得這段歷史,我不禁為今人的健忘嘆息。
即使用今天的標準衡量,基督教青年會都是一個成功的世界性組織,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簡稱YMCA),由二十三歲的英國基督徒青年喬治‧威廉(George Williams)於一八四四年創立。
這個貧苦農家子弟十六歲到都市擔任布店學徒,受美國佈道家查理士芬尼「基督徒必須要信仰與生活合一,培養高尚的道德生活,並不受教派拘束」的思想影響,有見於城鎮勞工酗酒放縱墮落的敗壞現象,組織聚會讀經以及分享查理士芬尼的著作,結果感動老板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進來。
基督教青年會(YMCA) 終於在倫敦成立,其後傳至各國,。
一八五五年,「基督教青年會世界協會」(The World Alliance of YMCAs) 成立,並在瑞士日內瓦建永久會址,做為全世界YMCA的總樞。世界各國青年會代表們,每四年必聚集於此召開世界大會。
扶植中國基督教青年會的成立與發展貢獻最大的,是美國与加拿大的「北美基督教青年會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一九零六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心」在北京建立,就是為了籌建北京基督教青年會作前期工作的。
在社會福音神學的影響下,從一八八六年到一九一八年,美國從「學生志願國外傳教運動」中派往海外的傳教士,共達八千多名,絕大多數是有理想的年輕大學生,其中三分之一約二千五百多名,被派到了古老的中國。
一位研究青年會歷史的學者左芙蓉這樣寫道﹕「青年會是社會福音的擁護者和實踐者,為了建立上帝國,使中國人接受基督教,它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堂佈道為主、以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為輔的傳教方式,主張要救人的靈魂,先要救人的身體,即「救靈」應以「救身」為前提。通過平民教育和夜校的開辦、體育活動的組織、文教衛生等講座的舉辦、社會服務和社會調查等活動的開展,全面介入社會各個方面,以擴大基督教的社會影響,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年學生信仰基督教。」(見中大教授左芙蓉「文化交流與理解」)從清末民初伊始,青年會就在中國各地修建精良永固的會所,僅那些建築物就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標誌」。各地青年會都配備完善體育設施,訓練當地青年進行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網球、棒球、壘球、手球、檯球、馬球、田徑、游泳、跳水、體操、自行車、無線電、滑翔和傘塔跳傘等運動,項目之多范圍之廣是今天許多國人所想象不到的,因為很多人都把民國時代的中國看作一窮二白。
大陸學者趙曉陽在《基督教青年會與近代中國體育的歷史考察》中提到﹕「中國近代體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是與基督教青年會聯繫起來的,青年會是中國新體育的嚮導,這也是人盡皆知的。最初是各學校的體育班,後來是校際的比賽會,接下來是各省和全國的運動會,最後是國際的運動會,都由青年會首先宣導。在青年會之前,教會學校也有體育比賽或體育運動隊等,如教會學校聖約翰書院一八九零年就舉行過田徑運動會。是在青年會的領導和運作下,中國近代體育逐漸職業化、專業化、社會化,向近代體育方向發展起來。」
上海四川路的青年會早在一九零七年就修建了中國第一座健身房,家祖與家父在三、四十年代曾在里面擔任健身教練。記得廣州長堤也有「廣州青年會」,五十年代我曾隨父親去過,里面的運動設施十分齊全。
後來我從上一代了解到了許多青年會与體育的故事,在歷史研究資料中也發現了類似的記載,如果編撰一部百年中國體育史,那麼在前半部的五十年之中,傳教士与青年會就是中國近代體育的啟蒙先鋒與締造者,包括體育項目、器械材料、運動科學、競賽規則以及訓練方法的引進与推廣普及,人材培養,資金籌集,都是那些深愛著中國的傳教士与青年會幹事帶來并普及到民間的。許多國人因此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一九四九年中國新政權在體育方面也依仗了這些青年會培訓出來的體育人材。這方面的真實歷史,大陸方面近年也正在逐步整理發掘与還原。
翻開歷史,你會發現在基督教青年會的努力下,幾十年前的中國人也是體育好手,甚至在本世紀初已經開過全運會,一九二一年中國人還在國際性運動會上奪得過世界冠軍呢。這些後話,就另文表述了。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