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西沙,我來了 (二)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西沙,我來了 (二)

作者: 李蘊    人气: 2889    日期: 2014/5/24


                    (二)

 

此時已近中午,李村長在電鍋裡煮了大米,在炒菜鍋裡焞起了海物。他放了點鹽,不一會兒他的午餐就得了。鍋裡的香味吸引了遊客,女兒同室的一位中年男子帶著他的夫人和小姨子在鍋邊轉來轉去,女兒覺得他好像很有錢便在背後稱他“土豪”。此時只見“土豪”掏出二百元錢塞到李村長手裡,說他要嘗一下村長的午餐。於是他們三人拉著我女兒坐下就吃,不一會把老公也叫了過去。女兒邊吃邊喊我說太香了最原始的海鮮味兒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我因腳下太紮走不過去急得在原地直打轉。旁邊有個穿紅色T恤的小夥兒也在那裡打轉,他一定是跟我一樣饞得要命又不好意思去吃。不一會兒風捲殘雲般李村長的午餐鍋底朝天,這時有人要買牆上摘下的海物找到村長問價,於是一場“討價還價”開始了。

來島前導遊就告訴我們島上的漁民是很單純的,最開始可以不要錢就送你海物。隨著遊客的增多海物不但要錢而且越來越貴,開始幾十元變成幾百元。導遊說為了保護漁民的“單純”請大家不要買他們的海物,可現在看到沒有絲毫污染的大章魚誰還顧得了單純不單純。我發現價格就是李村長自己說了算,他看你要得迫切就把價抬一抬,看你挺順眼就壓一壓。我老公用二百元買到了三條不小的章魚,而最後剩的六條小點的章魚也許是村長沒耐心講價了,一出手就賣給了一個長得挺漂亮的女士。於是我還在那仔細算來算去究竟誰的合適。

李村長的純潔被“污染”了。人們更耽心的是這些原始小島不要被污染。一上島我們就看到沙灘上豎著牌子:

“留下你的記憶,帶走手中垃圾”;

“除了你的腳印,什麼也別留下”。

這是個有點糾結的問題。如果西沙不開放,就不用耽心人們會將海水和沙灘弄髒。其實從環保的角度想,只要有人呆過的地方,再小心也難防漫長時間留下的痕跡。可是如果西沙不開放,又怎麼向世界證明這裡是中國的海域,只有中國人才能在這裡自由來往。望著眼前浩瀚無垠的海面,我感到茫然。

 

集合的哨音響了,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把遺留在沙灘上的廢紙和塑膠瓶裝進碩大的黑色塑膠袋裡,其中有一位看上去有七十多歲的老先生和他的夫人也拿著一個大袋子在撿垃圾。離島時,工作人員非常認真地把幾個垃圾袋放到了橡皮艇上。

 

第二天,橡皮艇載著我們前往“鴨公島”。

這回我坐在了駕駛橡皮艇的小夥子旁邊。他把自己裹得很嚴,除一身潛水服外,帽子也是特製的,把脖子和臉全擋在裡面只露兩隻眼睛。我注意到所有隨去的工作人員全是這身打扮。原來他們經常工作在南海海面,如果不保護好盲目自己紫外線會把他們的皮膚灼傷。我問小夥子為什麼在接近島嶼的海面上海水一塊深色一塊淺色,他說因為這裡的水比較淺,下面都是高低不平的礁石。礁石高水色就淺,礁石低水色就深,他正是按照水面深淺不一的顏色尋找路線,躲開淺處,以免船底觸礁。

橡皮艇左一下右一下很快將我們送上了鴨公島。這是一個面積只有0.01平方公里的彎鉤形小島。有說所以叫鴨公島是因為當年第一個漁民登上島時看到了一隻鴨子,它竟是島上唯一的一個動物,於是得名。也有說漁民上島吃飯本來想帶只雞沒想到老婆給帶了只鴨子因此得名。不管怎樣反正島名都是漁民創作的,以後都名歸正傳地了走上了地圖。

鴨公島上也是沒有一點泥土,全是由雪白的蚌殼和珊瑚堆成。向遠望去,連綿幾公里的珊瑚礁像一顆顆白色珍珠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我們小心地踩過去生怕把它們踩碎。其實它們很堅硬,經過了千百年風雨的沖刷。

島中心又出現漁民住的小棚子。工作人員說這裡住著40多位漁民。兩位穿著迷彩服的漁民向我們招手。同樣是被長年日曬風吹的黑紅色臉龐,透著樸實熱情和誠實。我突然發現昨天銀嶼島那位李村長也從棚子裡探出頭來,他是一大早自己划船過來的。是鴨公島屬於他那個居委會管轄他要過來關照,還是他來幫這邊的漁民賣海物?我始終沒想清楚。

 

為了歡迎客人,漁民打開了有著兩個大音箱的音響,震耳的搖滾樂一直傳到海的那邊,和遊客們一起打破了海的寧靜。

音樂聲中我看到木棚子門口種著一排排植物,葉子近一尺長,漁民說這是他們種的,用自己喝的淡水澆灌,起名叫“海草”。村長說,各個島的漁民從陸地帶來泥土,在島上種上椰子樹,木麻黃,幾乎所有的椰樹苗都能成活。我逆著光把相機貼在地上拍下了“海草”,鏡頭中它們顯得蔥綠挺拔。

 

接著大家輪番坐半潛觀光船去看海底世界。腳下是用高強度鋼化玻璃做的船底。因為西沙的水清澈透明,透過玻璃可以看到挺深的海底。這種船我在紐西蘭坐過,在那邊看到的是海底的魚,現在看到的是美麗的珊瑚。穿過晶瑩剔透的海水,好像走進一個神密空間——水下成片的珊瑚好像一朵朵怒放的鮮花,鮮紅,雪白,金黃,她們和五光十色的魚兒,還有含蓄內向的海膽一起,建造起一個變幻莫測的仙境。圍坐在四周的十幾個腦袋趴在玻璃上面發出一陣陣驚叫,掌舵的小夥子一邊給大家講解一邊十分小心地繞過船身邊突起的礁石,生怕讓礁石劃破船底的玻璃。

正在大家看不盡玩不夠遊興正濃的時候,工作人員手舉喇叭喊集合。一會兒二百多人圍在了漁民用木棍製成的旗杆下,領隊大聲說舉行“升國旗儀式”。刹時沒有人說笑了,漁民的立體音響也停了,只有身邊的潮水伴著夕陽低吟,還有海鳥在頭上鳴叫著盤旋。工作人員打開事先準備好的答錄機,熟悉的小號引吭高奏,雄壯的管弦樂隨之而起。這是“國歌”,它響在西沙島上,沖向藍天白雲,撲向海的懷抱。

伴著整齊有力的歌聲,所有人的眼睛隨著那面順著木制旗杆徐徐上升的國旗而望向高空。西沙的藍天栩栩如生,國旗把半邊天的霞光映得彤紅。

我早已站好了位置,把這個莊嚴的時刻作了記錄。

 

到第三個“全富島”就有些困難了。

因為岸邊的沙灘過於平坦,海水太淺連橡皮艇都過不去,我們只好一個個脫了鞋跳下水高挽起褲腿趟水上岸。我以為沙石又會紮腳,可細細柔軟的沙粒在我腳下輕輕流淌,讓我可以大膽向前。沒想到過膝的海水阻擋我前進,我搖搖晃晃吃力地克服水的阻力。一位曬得黝黑的小夥子笑著向我趟過來,我一隻手拎著鞋一隻手緊拉著他的手總算走出了水面。僅走向岸邊的這百多步,我感覺到了海的力量。

資料上記載,全富島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60米,面積只有0.02平方公里。但有了它,就有了四周200海哩的海域。海拔只有不到1米的小島沒有人居住,工作人員說這裡的海域生物種類卻非常豐富,很早就是漁民們最常操作的漁場。

我們走在沙灘上。

我至今沒想好怎樣來描述腳下的沙子。它又細又白讓我想起了發饅頭的麵粉。這樣比喻一點沒有藝術性,可當時我真就這麼想的。沙子的細膩和顏色讓你甚至不認為它就是沙子,被海水衝擊被颱風席捲被烈日酷照被空氣侵蝕可是它越發有著美的質地獨特的色彩。

一位年輕的導遊用圓筒喇叭在遠處喊著:西沙群島的上空飛翔著40多種6萬多隻鳥,有著名的鰹鳥,它可以給漁民引路,還有烏燕鷗……其它的鳥名我沒聽清。他又說西沙的魚類有400多種,有金槍魚、鰹魚、飛魚,等等等等。他一口氣說了一大堆魚名。

 

開始自由活動了,有人在打沙灘排球,有人在取景照像,更有人躺在潔白細綿的沙灘上享受陽光。兩個小夥子在沙上打滾,還有一對新婚男女在海邊拍婚紗照。他們從幾個島一路拍下來,讓西沙見證他們的愛情。潔白的婚紗飄拂在靜謐安詳的大自然氛圍中,藍海做背景,陽光做燈光,撩起一把白沙做道具,風光旖旎的西沙成了他們年輕生命的舞臺。

 

西沙的美,不僅在島嶼,更是在海洋。

 

憑海臨風,這裡是陸地和南海交界的地方。“陸地在這裡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這是葡萄牙詩人卡蒙斯的詩句。人類為了探索海洋的密秘,一代又一代人揚帆起航奮力揭開大航海時代的帷幕。從英國第一艘艦船下海開始,人類就懂得了捍衛領海主權,開發和依靠海洋發展國力。中國明朝的鄭和七次下西洋,更是把駕馭大海命運的壯舉載入世界大航海的史冊。可是以後的明朝皇帝卻燒毀船艦,解散海軍,把中國的戰略防禦從海上轉向陸地,一紙“禁海令”結束中國航海歷史長達五百年之久。

現在是重新認識和理解海洋的時刻了。好在大海雖然也會發怒和咆哮,更多的卻是它的寬容,它的博大,它的胸懷。望著眼前的大海,透明,淡綠,幽藍,墨黑……退去的浪花帶走了太多的遺憾和歉疚,迎過來的,是力量,是擁抱,是未來。

 

到了離開小島的時間了。紅色的晚霞鋪滿天邊,把海水照得金黃閃亮。風兒吹過,已聽到海水拍岩的濤聲。

   

    再見了,西沙!

 

2014.3.15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