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中日之争背后的那笔文化账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中日之争背后的那笔文化账

作者: 文扬    人气: 4152    日期: 2012/10/14


中日关系,在好不容易维持了40年的正常化之后,不仅没有顺利跨入“不惑”,走向成熟,反而因为那个原本搁置良久、无甚妨碍的钓鱼岛争端,而跌入冰河,陷入泥淖,甚至到了再次开战的边缘。

最近日本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表示支持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的受访者,都近八成之多。显然是敌意十足了。

回首再看当年煞费苦心起草并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都已成一纸空文,正无可挽回地随风而去。

国 际关系学界有个流行的信条:一般情况下,随着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然而,中日两国间,不仅早已在经贸上深深地相 互依存,还曾有过全面友好的蜜月期,有过“中日不再战”的誓约,有过正式的友好条约和宣言,可是,面对中日关系的特殊和复杂,这些东西却都失去了应有的作 用。

中日关系之特殊,体现在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但其中最为特殊、为一般的大国双边关系所少见之处,其实是在文化方面。

在中日两国大谈友好时,最常用到的描述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这也是世界其他民族对中日两国的一般性理解。例如,一百多年前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游历东亚,就曾以“日本与中国原为同一人种,从来为友好之国,互有感情”这一说辞为中日两国调解琉球争端。

然而,外人毕竟是外人,只有中日两国自己心里明白,两国间的祸祸福福却都是因为这个“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的命定关系。

 

将中国踩在脚下是近代日本的立国基础

众所周知,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实行“脱亚入欧”的国策,“脱亚”是彻底离开以中华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入欧”则是通过西化进入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但是,对于这个原本就处在中华文化边缘的岛国来说,这条大转型之路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危险——摆脱了旧的边缘地位,又落入新的边缘地位。学习西方而不能超越西方,或至少独立于西方,日本最终还是一个附属国家、二流国家。

为了解决这个难 题,在一百多年立国之路上,日本实际上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文化战略:一方面通过彻底异化、丑化、妖魔化中国和朝鲜等亚洲邻国,使日本从亚洲文化中完全独立出 来,超脱出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否定现代中国对于古代中华文化、仁义忠信的儒家传统的继承,将日本定位为这一伟大东方传统的正朔,借以使日本在向西方学习 现代化的同时,在文化上凌驾于西方之上。即是说,日本近现代的大转型,在“脱亚入欧”这个基本运动之上,还贯穿了另一个“超亚超欧”的文化战略。

不难看出,在这个文化战略中,中国是最大的牺牲品,而且是二次牺牲。首先,日本将现代中国与日本自身对立起来,通过全面否定前者,将后者各方面的“优越”反衬出来。接着,再将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对立起来,通过全面否定前者,使后者成为日本独享的文化优势。

在 日本取得甲午战争胜利、民族主义膨胀、急于重新塑造其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的时期,盛行一时的“日本人论”,大多是靠否定中国来完成的,典型的论述如—— “支那人秉性之恶端业已为世人所知晓:过于自尊,过于保守,国家意识淡泊,自私自利,狡猾散漫,野卑吝啬,因循姑息,愚昧而不识趣,兼加注重虚礼,娴于辞 令,且一般不厌脏乱。”(藤田剑锋:《论支那人之秉性及对支那之方策》)

而日本国民的优点则通过对照和反证的方式归纳出来,例如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所列:1)忠君爱国;2)崇敬祖先、重视家名;3)现世、实际;4)喜欢草木、热爱自然;5)乐天洒脱;6)淡泊潇洒;7)美丽纤巧;8)清净洁白;9)彬彬有礼;10)温和宽恕。

在强调日本才是古代中国的正统继承这个方面,例如藤泽南岳在《论征讨后之教育》中的论述:“请擦亮眼睛,仔细研究一下彼(清国)国势之由来。自 周季始,虽已有人口喊仁义忠信,然绝无行之于政者。秦汉魏晋杂以霸术,虽有四五贤君,其世风却愈益卑下,失去道德殆二千余年,此乃识者所共知,其灭亡实兆 于仁义忠信之不行也。…回顾我邦所为,扶弱助小,义也;诛除残虐,安抚四百余州之民,仁也;守约,信也;尽心,忠也。”

对于这一文化战略的实施,日本人其实也公开承认,因为这并不新鲜。在历史上,白种人国家的崛起乃至帝国主义的实行,也无不是通过对其他民族进行否定性裁决、妖魔化其他文化这一文化战略来完成的。日本学习西方,与中国相比,显然多学到了一些更为精髓的东西。

历史上的事情已然过去,当时的日本成功搭上了帝国主义列车,没搭上车的中国只能被牺牲为车轮下的路轨。但 对于现在的中日关系来说,其“往事并不如烟”的关键问题在于:今日之日本是近代日本的承续,今日之日本的国民性也是近代日本国民性大改造、大塑形的自然结 果,更宽泛地说,今日之日本文化也就是包含了帝国主义文化战略这一部分的近代文化的延展和变形;而近代日本的这个基础,这个主干,正是靠了在文化上对中国 进行双重征服、二次牺牲才得以建构完成。

今天,中日两国因钓鱼岛争端再次交恶,历史上日本欠下中国的财富帐、领土帐、战争帐等也都被屡屡提起。但如果人们关注到中日之间的“文化帐”这个方面,对于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定会理解得更为透彻一些。问 题的关键在于,无论是什么争端,领土主权也好,海洋划界也好,历史问题也好,所有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最大的死结:日本绝对无法面对中国在上日本在下这个现 实,一旦接受,就意味着近代日本的立国基础全面垮塌,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日本特殊论”、“日本人优越论”也将随之破产,那时,世人就会目睹一次巨大的 精神上的“日本沉没”。

毫无疑问,钓鱼岛争端也直通这个死结,日本一旦在这个争端中输给中国,中国全面超越日本并最终压倒日本这个可怕的现实,就会更加逼近。

这样来看这个问题,日本的诸多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了,钓鱼岛争端的未来前景也容易预测了。

至于中日之间这笔百年文化帐的中国方面,容后再论。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文章


巴尔的摩骚乱会让美国真正反省吗?

为什么要强调“一带一路”是“合唱”?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海军加速转型

“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兼与汪晖教授探讨“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揭开西媒言论自由的另一面

李世默和“周末政治”新范式

美古关系正常化:意识形态“墙战”走入历史

大国外交并不以软硬为标准

新世代攻占政治舞台

习近平的“中华版和平承诺”

提前为香港占中做个总结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