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乾坤 :點睛人生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扭转乾坤

點睛人生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2890    日期: 2014/6/16


  往昔國人的房子、學府、會館、商號、廟宇、牌坊、亭榭都可见楹聯,見者讀之,從上下聯的文字,便可解出一些意思,這一對楹聯所表達的往往是一人一地,一樓一館的內核蘊含,它濃縮了廣義大旨,把哲理凝煉於两行文字之中,起了「畫龍點睛」之功。
  劉志英君在紐西蘭寫了幾百對楹聯,又配之以書法、攝影輯集成書《對聯走向世界》,此書可以被視為他人生的點睛之作。
  劉君出生於南粵貧苦農家,當過牧童,那時的鄉间并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桃源,饑荒一來,牧童志英只得以鴨仔草和水翁樹葉充饑,還得了水腫,險些嗚呼哀哉。
劉君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多年後重返故里,鄉親們邀他為自己的村子撰聯,能用平生所學為出生之地「點睛」,他視此為一種荣耀。他并不像有些人羞於啟齒自己出處,正如狄更斯在他的《遠大前程》所言﹕「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家感到羞慚,事情就变得可悲了。」
假如說用楹聯為故鄉「點睛」,使劉君的楹聯創作別具一種意義。
那麼用楹聯為第二故鄉紐西蘭「點睛」,就是他楹聯創作的另一重天地。
  「五顏六色的屋頂
  七種八款之外墙」
  這副楹聯就是劉君所撰,他眼中所見的這座城市,有色彩而且生動,常見的屋頂、外墙都是景,洋溢著作者的生活情趣,對紐西蘭由衷的欣賞。
  其實對楹聯作哲學探源,會發現它就是太極两儀所演示萬事萬物的對稱,造物賦形,支體必雙,而且自然成對,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
  當人們在進行文學、音樂與美術的創作時,技巧與造詣或有參差,但內心微妙的平衡不可或缺,否則必淺、必燥,必失之浮華,欠缺圓融美感。
通過撰寫楹聯,劉君多少悟出以上一些道理,故長年閉户不出,潜心、靜心、專心創作。有了自己的東西之後,再拿出來与人交流。在中國大陸楹聯同好之中,劉君非常活躍,与之唱和者亦眾甚。不久前還在廣東舉辦了對聯展,現在這個對聯展也在奧克蘭舉行了。
我不懂楹聯,閉關多年,也極少撰寫此類文章,之所以破戒,純屬發自一種內心的欣賞,也是因為我一向認為,地之南陲的紐國,始終有著一種遣世獨立的超然,毋須為謀生計之我輩,享社會安定之福,受生活富裕之恩,更應在有限餘年,遠離名利紛爭,對政治遠之,只保留「遙遠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增進個人學養,延伸拓展视野與趣味,善用上天賦予我等的少許才賦,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平生夙願,用真善美的作品回饋社會人群。
在這里使用了「君」這一人稱,「君」過去曾經是對男子的敬稱,幾十年前在人際交往中被普遍使用,可惜漸被廢置。香江才子陶傑曾撰文倡導國人之間复以「君」相稱,當然不大可能。我之所以再使用,也是以示尊重。
与劉君數年只見幾次面,也極少通電話,相識与交往,伊始於文學亦維系於文學。他贈我的書,是細讀過的,不獨是他的贈書,所有文友的贈書,我都細讀一遍,絕不會收了人家的書,口中連呼﹕「拜讀!」拿回家卻不讀,束之高閣。
一本好書之中,可能凝聚作者平生所學,他的情感与思想歷程,是他人生的「點睛之作」,里面總有一些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豈有棄之不讀之理?!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封城日子怎樣過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在紐西蘭打疫苗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孤島不孤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