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中華民族是“東亞病夫”嗎?
作者: 宋林玫
人气:
3041
日期: 2014/6/23
中華民族屹立東亞以千年計,現在是世界人口最多,國勢頗強的一個民族。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獲獎牌穩坐前列,現在幾乎沒人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了。但以前“東亞病夫”帽子,中國人戴了好久。其實僅從體育或身體素質觀之,即使清末、大陸民國時期,認為中華民族是“東亞病夫”的認知也有所偏頗。
不能否認由於歷代統治者的長期弊政,加上戰亂肆虐,不可抗拒自然災害的蹂躪,食物短缺,疾病侵襲,造成我們民族有大量健康水準不佳,知識愚昧的人群。在人民平均健康水準及知識素質方面的確低於先進的西方國家,促使西方人對我民族甚為鄙視。
1896年10月,由旅滬英僑亨利·奚安門(Henry Shearman)創辦的上海英文【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登載一個英國人文章,名為《中國實況》,其中說道“夫中國人——東方一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此後更有了“東方病夫”(或“東亞病夫”)一說,久而久之成為洋人對中國人的貶稱,許多中國人自己也滿以為:中國人與“西人”比,真的人人如此。
“東亞病夫”也是近代文明崛起較早的西方殖民主義者,對當時中國人不熟悉的“西洋體育”,初期與他們較量中表現水準低下等情況,所下的一個侮辱性稱呼。
但即使在那個時候,我中華民族體格健碩的民眾也比比皆是,就整個民族而言絕不是 “東亞病夫”,我們有充分理由支持這一觀點:
中華民族歷代不乏健碩善戰的戰將,身體強壯、刻苦耐勞的兵勇。歷朝歷代開疆辟土,廓清塞外,戰勝漠北勁敵,剿滅倭寇海盜,擊敗來犯之敵,靠的都是體格強健的中華民族各代衛國精英。
近代西方列強結夥欺淩中華民族的清末,有外國人特別在北京前門抽檢來往的中國一般民眾的體格,發現他們中許多體質優良,有些表面乾瘦、孱弱者只是營養不良而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北洋政府為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取得了派遣人員參與歐洲戰場服務的機會。數以十萬計的應徵者,經嚴格體檢後,前往歐洲負責沉重艱險的戰地工作。他們在備受鄙視情況下出色的表現,令自以為優秀的西方人對他們不得不頗為肯定,他們如果沒有健壯的體魄是不可能的!
抗倭戰爭期間,我中華健兒,往往手握殘舊落後武器,僅以血肉之軀對裝備精良之日軍戰鬥,往往對日寇造成重大損失甚至毀滅性打擊。除了說明我軍之旺盛鬥志,也說明他們身體素質並非很差。
近百多年,中華民族遭遇千年未有之大變。以盎格魯撒克遜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蔓延全球,包括“西洋體育”。我民族為自立於地球民族之林,不斷尋求變革。在體育方面也逐漸引入西方模式的體育活動。這種“西洋體育”,從具體形式、教育、傳播方式,以及達致國民身體素質提高方面,均有其更為先進、科學的一面。
甲午戰爭失敗,促使大清廢科舉、興新學,極力推崇武備教育普及,以自強禦侮。這是中國社會普遍大力提倡西洋體育的開始,英美的田徑、各種球類,德國的體操……,都成了新式學校必修的課程。可能大家有所不知,中國第一個奧林匹克委員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是成立於清朝覆滅前的1910年,首任主席叫王正廷。雖然當時社會,民間開始建立的習武、健身的體育團體,如上海“精武體操會”,天津“中華武士會”等等,仍以習中華功夫為主。
民國初立,西洋體育之風更盛。隨著引進更多的體育項目,以及國民逐漸對各種西洋運動項目的興趣及熟悉,政府行政介入了指導與管理。如訂立體育法規,召開全國體育會議,頒佈國民體育實施方案,成立全國性體育協進會,舉辦全運會,還參加和舉辦國際運動會,如遠東運動會。1910年成立的奧委會也在1922年為國際奧會承認,台灣于1973年成立“體育司”掌管全面體育事務。
以台灣彈丸之地,曾出現田徑十項全能世界級人物楊傳廣,這個台灣高山族壯漢獲得奧運十項全能亞軍,號稱亞洲鐵人,是中華民族第一個奧運奪牌者。女子亞洲羚羊紀政,其跨欄是亞洲冠軍。
但畢竟“西洋體育”是西方人熟悉,我們完全陌生,又與中國“功夫”及其他民間活動差別甚大的東西。所以當我們引進、新學這些西方的“玩兒”時,表現拙劣,成績頗差難以避免。反之如果讓西方人學習中式的“體育”,參與中國武功的比試,他們也會有一段學習摸索階段,在這一階段表現也會笨拙不靈。
起自清末,民國漸漸盛行的“西洋體育”,如當年國家戰亂早日熄滅,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定能與時俱進,在世界體育文化上更早佔有一席。世界體育文化中早就會包容中華文化之因素,例如功夫(武術)。中華民族體格健壯、靈活的特徵也會早就令世界矚目,早就破世界紀錄、產生世界冠軍。當今奧運也沒有任何理由連中國功夫極小分支的“柔道”、“跆拳道”都進入奧運項目之一,而拒絕我中華武術“入奧”了!
一提“解放前”體育事業總伴隨“東亞病夫”一詞,顯然有所偏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