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大選,本來熱門的移民、房屋問題,最近被「政治献金」事件所掩蓋,大小媒體莫不將華商劉棟華為两大黨捐款一事,熱炒一番作為以饗受眾的豐盛大餐。
國家黨為此已損失了一位資深議員兼內閣部長,工黨黨魁也受到誠信質疑,導致該黨支持率下跌至三成以下。事件主角劉棟華也不甘寂寞,先後两次發表聲明,牽扯出更多款項與幹係。而媒體則順籐摸瓜,把他們嗅覺靈敏的鼻子伸到了十年前華社的政治献金,相關人仕也出來聲明澄清,以正視聽。
關於政治献金的話題已經過度,偏離了對國計民生的探討與辯論,似乎誰能把對方抹得更黑,就有資格當下届總理,這不是紐西蘭的選舉文化。
紐西蘭華社給予主流黨派的政治獻金,在款項數額、籌款方式產生變化,大概也是近十年的事。之前政治獻金來源多是得直本地華人企業及僑界元老,數目不小,但始終有限。
自從十多年前開始,紐西蘭政治人物先後學會講國語﹕「你好!」,這同華社的政治獻金大幅增加有關,也同千禧年後部份大陸富豪進入紐西蘭有關。一句「你好!」成了提款機密碼,富豪們的政治獻金也就數十萬計了。
當時我在一次酒會上親睹一瓶部長簽名紅酒拍賣八千紐元,連一面高爾夫球場的小黄旗也拍到七千,一本海倫‧克拉克簽名自傳也讓一位華裔青年用一萬多紐幣買走了。
我當時直至如今都不欣賞這種作法。
首先這是一種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到會的總理和部長,沒有一位說過半句有關該党政綱的話,也沒有給出讓華社支持它的理由,總理和部長大駕光臨,我等已受寵若驚,惟恐迎迓有慢,招呼不週。本應該是競選人向選民「交功課」,前來同「頭家」(亦即老板)握手拜票的,競選人反倒成了受追捧奉承示好的大爺。
一個人口龐大實力雄厚的族裔,在政治人物、競選人面前,不能趁他們有求於我們的時機,提出自己對這個國家的訴求與期許,對某黨綱領政績的意見與評價。會給這些執掌權力的政治人物留下甚麽印象?如何取得別人對華社發自內心的重視與尊敬?
其次,個人与團體的政治獻金應該區分開來,那些在政黨與華社之間充當聯絡溝通的人仕,為政黨募得的政治獻金,當然會使自己受到政黨或政治人物的重視嘉許,但捐款之名義應區分為富豪個人及華社團體捐款兩種,两者不可混淆。這也是對華社的預防性保護,對廣大僑胞的尊重,閣下能代表誰就代表誰,能代表多少人就代表多少人,不要一概而論,以個人或個別團體代表全體華人。在紐西蘭不應該出現「被代表」的笑話,因為生活在這里的華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個別捐出政治獻金的華人,出現移民申請、商業或刑事問題,純屬個人行為。
捐多少錢,捐給哪一個黨哪一個人,當由捐錢者自行決定。華社有實力個人或企業捐出政治獻金,也是對本地政治的參與,值得贊揚與鼓勵。但從近年政治獻金牽扯出來的事件,也可以發現確實有極少數人利用政治獻金,企圖取得移民、經商的某些方便,甚至是值得質疑的「特批」与通融,也有改變某些政策的明顯意圖。有意奉上「政治獻金」者,應該深入瞭解西方政治的運作,切勿試圖通過政治獻金推出有利於己的政策,或者是政治人物知恩圖報,在健全的法治与嚴密的監督之下,走後門、走捷徑,終會被披露揭發,反而會影響個人與企業形象。
美國前大法官路易士‧鮑威爾在美國商會備忘錄中是這樣警示利益團體政治獻金的,「商業公司認為政治權利是必須的,而獲得這種權利必須要慢慢培養,當有需要的時候要不擇手段地利用這種權利。然而這是錯誤的,他們必須要吸取教訓。」
要記住,「獲得這種權利必須要慢慢培養」。
今年大選的政治獻金事件,對國家黨和工黨都造成了傷害,也成了与華人有關的負面新聞。相關人仕不應再成為黨争的工具,也應該避免互咬。華人選民始終是這個國家選民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份,各政黨和政治人物仍然必須保持与華社的互動,傾聽華社的聲音。作為華人本身更應該多關注、瞭解及參與本地政治,應該發揮對公僕的監督與批評,而不是去奉承討好。
另一方面,究竟如何支持参政華人,包括那些已經進入國會或正在參選爭取進入國會的華人呢?
每一個華人選民在大選中根據個人意愿踴躍投票,用選票而不是用鈔票發聲,就是對参政華人最實際最有力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選票比鈔票更重要。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