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攀登金字塔的孩子(連載3)——禪修中體悟到的親子教育
作者: 張慧
人气:
2973
日期: 2014/7/20
藏傳佛教中有一門很古老的入門課程叫作“心類學”,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心理學很相似。但有趣的是,它按照因果緣起的法則把我們內心的念頭進行了分類。人的念頭有粗細之分,越是微細的心念越容易被粗糙的念頭所掩蓋,可是最終主宰我們命運的卻是那最最微細的念頭。這一說法與現代心理學家所分析的意識和潛意識不謀而合。
幾天前有幸聆聽了美國當代微生物科學家布魯斯教授( BRUCE H.LIPTON)分享的人生經歷,其中有一段和潛意識有關。那年,在前往演講的路上布魯斯教授高速行駛的摩托車出了車禍,有幸的是他當時戴著頭盔,雖然失去知覺半個小時,並無生命危險。此後的幾天,全身疼痛步履艱難。他的一個學生(心理學醫生)邀請他去自己的辦公室。當時布魯斯教授對於心理治療是抱有成見的,因為他們這類的科學家相信的是看得見,摸得著,至少是可以測試的東西。而精神、心念這些不著邊際的東西是不入他們的法眼的。也許當時身體的疼痛過於強烈,他竟然同意了那個學生的要求,進入了心理治療室。此後所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他對於人生的看法。
醫生首先讓他雙手前平舉,然後開始用手把他舉起的雙臂向下壓,同時要求他用自己的力量抵禦來自醫生的壓力。“這些真是太小兒科了”布魯斯教授一邊做一邊想。
然後醫生要求他一邊做一邊大聲說:“我叫布魯斯”。雖然覺得這樣的治療很無聊,可是出於禮貌他還是照做了。
接著醫生要求他一邊做一邊大聲說:“我叫瑪麗”。布魯斯教授也照做了,可這次,他的雙臂突然無力地垂了下來。
“這不可能”布魯斯教授要求重來一次。他特地休息了一分鐘,然後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雙臂上。可每當他大聲喊出我叫瑪麗的時候,雙臂像著了魔一樣做自由落體運動。
作為一位有名的前沿科學家,他馬上虛心求教。心理學醫生告訴他:剛才的現象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和意識發生了衝突。儘管我們大聲地說自己是瑪麗,可是我們的潛意識卻認定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它的表現方式就是撤除部分肌肉的力量,雙臂才會轟然崩塌。
布魯斯教授的故事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我們意識的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主人——潛意識。當代心理學認為,我們的意識只占整個頭腦功能的百分之五,而百分之九十五的功能都屬於潛意識。那麼我們的潛意識到底知道多少,它對於事物的認知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呢?表面上來看,認定自己是金字塔頂的“人傑”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可是我們的潛意識認可這個判斷嗎?很多人的人生如此糾結,我想也就是他的潛意識無法和意識統一的結果。
睿智的佛陀沒有在佛經裡直接提到潛意識,他用了另一個詞“習氣”。他認為凡夫想要成佛有兩個障礙,第一個障礙是“煩惱”,第二個就是“煩惱的習氣”。千萬不要以為用智慧斷除了煩惱,我們就會萬事大吉。相反,此後還有很漫長的修行之路——對治習氣。
無論是煩惱還是煩惱的習氣,最初的播種者是我們自己,最後的收場者也必定是我們自己。請回過頭來,看看那個住在我們內心裡的孩子,他是被長養得健康大氣,還是被摧殘得面目全非。他能自豪地告訴世界:我就是完美的人傑嗎?
反觀自己,我不能!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裡,被播下的是;競爭再競爭!雖然我不完美,但我永不放棄。
所以我的前半生都很努力,卻只是忙著應付瑣碎的日常生活。在認識佛法之前,從來不敢奢望去成就任何對人們有益的事業。直到皈依佛門的那一刻,才開始遵循佛陀的教導,嘗試著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情,因為這是我們作為佛教徒應有的本分。可是,一旦發生重大挫折的時候,就會被無情地打回原形,認為自己僅僅是一介凡夫,不能成就“人傑”的行業。
如果我們能夠在一開始,就幫助我們的孩子們(內心和身邊的孩子們)在潛意識裡播下正確的見解,那麼他們的一生將會多麼勇敢多麼有力。當在潛意識裡認定自己就是“人傑”的時候,那麼此生就再也沒有任何的東西可以阻擋他們登上塔頂了。
攀登金字塔的第二課,成為自己意識和潛意識的主人。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