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光榮古城南昌之行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光榮古城南昌之行

作者: 朱鈞侃    人气: 3111    日期: 2014/8/11


  我們江蘇省五位代表,在參加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人事制度改革研討會後,應江西省同志的邀請,來到南昌參觀訪問遊覽。感謝熱情好客的江西朋友,給我們周到細緻的安排,三天的活動,非常順利,豐富多彩。這是一次友誼之遊,豐收之遊,愜意之遊。

 

               一,   滕王閣裡緬懷王勃

    十月的南昌,天高氣爽,風和日的,桂花飄香。贛江兩岸,風景如畫,碧波蕩漾,江水東流不息,遊人穿流如織。好一派歷史文化古城的氣派。我們在江西樂先生陪同下,來到位在贛江畔的著名樓閣一一滕王閣。

    中國江南有三大名樓:江西省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岳陽的岳陽樓。滕王閣為什麼列為三大名樓之首?我們慕名而來。

    當我們興致勃勃走進滕王閣,望著這秀麗景色,使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滕王閣歷史悠久。它是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嬰在洪洲都督時所建,距今己有一千四百年歷史。多次被毀,多次重建。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人民政府斥鉅資重新修建,面貌渙然一新,光彩奪目,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現在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米。我們逐層參觀遊覽,無論它的高度、面積,均勝於歷代的四閣,超過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是三大名樓之首。

這裡風景優美。贛江兩岸秀麗景色,很有特色,尤其是梅嶺。在滕王閣遠眺和梅嶺近覽,這裡的峰巒疊嶂、旖旎,溪漳之蜿蜒曲折,山谷之幽靜深雅,岩石的突兀多樣,雲霧飄逸纏繞,風光之明映暗掩、、、、,組成了翠、幽、俊、奇等的鮮明特色。啊!這裡鐘靈毓秀,有小廬山之美譽。

滕王閣之所以有巨大聲譽,歸功於王勃的絕世美文《滕王閣序》。

    這一天,閻伯嶼為洪州牧,在滕王閣舉行宴會,賓客盈門,異常熱鬧。王勃有幸應邀出席。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朝名人王通的孫子。父為亦趾令。王勃天賦聰慧,勤奮刻苦,在父母親的精心薰陶下,六歲就能寫文作詞,未成年被譽為“神童,”朝廷授予朝散郎。王勃二十一歲那年,回家省親,路過南昌。閻伯嶼邀請王勃出席。王勃少年英俊,才思敏捷,一鼓作氣,即席作《滕王閣序》,技驚四座,閻伯嶼目瞪口呆,驚歎王勃是曠世奇才。

《滕王閣序》是王勃的力作,膾炙人口,傳世佳作。我們在中學裡讀過,十分佩服王勃的文才和文筆。今天,親臨滕王閣,面對江山如此多嬌,更感覺到此序是曠世奇文,王勃是絕世奇才。他的《滕王閣序》把寫景、抒情、勵志、求教相結合。結構最優化:點題、近境、遠近境結合、遠境感悟、抒懷勵志、收筆以謝,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精細入味,收放自如,對仗公正,文字優美華麗。特別是意境開闊,大氣悠遠,志存高遠,他二十一歲時,懷才不遇,“無路請纓”,報國無門,字裡行間透露出不甘寂的靈魂,永不言敗的精神。的確是一篇晶瑩剔透,光芒四射的絕世美文。歷久彌新。千古不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天一色”。此乃絕世名句。

“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窮且彌堅,不墜青雲之志”。此乃人生勵志的座右銘。

王勃之所以成為“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之一,主要在於他的文學主張為崇尚實用,創作壯而不虛,剛為能潤,雕而不散,按而彌堅的詩文。這一主張是對當時以上官儀為代表的“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的歪風的有力、尖銳的批判。王勃開始自覺革除齊、梁詩風的不正餘風,促進了唐代詩文的鼓變。

王勃身體力行,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傳世之作有九十多篇,其中有賦、序、碑、表、領等文體。特別是《滕王閣序》在唐代己膾炙人口,被譽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王勃的王勃的詩詞被編入《唐詩三百首》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全詩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是在送別知己,是悲傷之別,可是他前面的六句,都是為末聯(最後兩句)蓄勢,不言傷別,而傷別獨深。此乃王勃的妙筆。詩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在四海裡面,還有你這個好朋友;現在我們倆雖然分別了,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遍天下的地方,也好像近處的鄰居一樣。這兩句是絕世名句,我們在海外的遊子一定感悟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惜,王勃在渡海時,不幸溺水身亡,年近二十九歲。王勃英年早逝,痛失奇才,令人惋惜!令人痛心疾首!

樂先生問我們觀看了滕王閣有什麼感悟?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好景,天下絕景。《滕王閣序》天下美文。王勃天下奇才!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樂先生說:遊覽了滕王閣,不瞻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於沒有到南昌來。好罷!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二,  八一起義載入史冊

我們認真、仔細地觀看了紀念館的展覽室。每一版展覽,每一張畫片,每一張照片,每一件起義的實物,使我們留下了強烈的感覺。

1927年4月至7月,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在這革命的緊急關頭,中共中央經反復研究,決定舉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

l927年8月1日2時,南昌起義爆發了!有誰指揮的呢?是有周恩來、譚平山、聽挺、朱德、劉伯承、賀龍指揮下進行的。

起義總指揮部設在江西大旅社。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畫:由賀龍指揮第二十軍第一、二兩個師,進攻舊藩台衙門、大土院街、朱行車站等。由葉挺指揮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攻打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戰鬥進行了五個小時,起義軍殲滅敵人三千餘人,繳獲各種槍枝五千余支。當天下午,聶榮臻、周士第率領駐馬回嶺的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七十五團部隊參加起義,部隊在2日拂曉抵達南昌,與主力部隊會合。

起義部隊仍舊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三個軍:

第十一軍由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

第二十軍由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

第九軍由韋杵任軍長,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

南昌八一起義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具有戰略性、全域意義的一次革命武裝暴動,打響了革命武裝力量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表達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繼續推向前進的堅定立場,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創建人民軍的開始。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評選十大元帥,竟有七個元帥是領導、指揮八一南昌起義的。他們是:朱德、劉伯承、賀龍、陳毅、聶榮臻、葉劍英、林彪。

紀念館的同志要我們寫下留言。不好推辭,我思考後寫下:

                 八一起義載史冊

                 人民英雄人人敬。

                 發揚第一槍精神,

                 把革命進行到底。

 

            三,   畫家朱耷名揚天下

樂先生知道我們愛好書畫,特地帶領我們參觀著名畫家朱耷紀念館。

中國畫至清代,文人山水畫興盛,但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追求。一派是以摹古為累旨,受到王室重視,居畫壇正統地位。以四王為代表,他們是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另一派是活躍在江南地區的一批明代的遺民畫家,寄情山水,借畫抒情明志,藝術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以四亇和尚為代表,他們是朱耷、石濤、石溪、弘仁。這四個僧人都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借畫抒明身世之感和抑鬱之氣,寄託對故國山川的熾熱之情。藝術上主張借古開今,反對因循守舊,重視生活感受,強調獨抒性靈。他們衝破摹古樊籬,標新立異,創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揚、不守繩墨、獨具風采的新鮮畫風。他們不僅僅對當時畫壇為之一掁,而且給予後世以深遠影響。其中以朱耷的成就最為顯著。

朱耷就是八大山人,他是明代甯獻王朱權九世孫,世居南昌,出身書香門第。明朝覆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隱姓埋名,先落髪為僧,後為道士。他一生刻苦鑽研繪畫,勤奮磨礪品性。對明忠心耿耿,以明遺民自居。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良月、道朗等。八大山人寓意深刻。八大兩字似哭,山人兩字似笑。合起來即哭笑不得。他說:“無聊笑哭慢流傳”。他八歲能作詩,十一歲畫青絛山水。

我們懷著濃厚興趣興嘗了他的一張張優秀作品,圍觀了他的代表作:《枯槎魚鳥圖》。畫的中心部位在假山旁的一棵枯槎上,躲著一隻黑鳥眼睛注視著下面的魚塘,可是不見魚的影子。畫的上方有幾枝樹條,隨風飄搖。大家都稱讚好畫,含蓄、寓意深長。

綜觀八大山人的畫緣物抒情,以象徵、寓意和誇張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和國亡家破之痛。筆墨洗練雄肆,構圖簡約空靈,景象奇險,格調冰冷雋,達到了筆簡意駭的藝術境界。

八大山人虛心好學,又富有創造性。他的山水取法著名畫家董源,更取著名畫家董其昌明潔秀逸而滋潤的筆意。花鳥畫受明代林良、徐渭的影響,自成一格,一花一葉,石,結構奇特,生趣盎然。一張白紙,畫上一隻鳥、一尾魚、一朵花,造成玄奧的意境。

八大山人還是個書法大家,他將書法的原理用於筆,用於章法結構,因此,他的畫面構成,具有基於抽象思維的控制,表現萬物,只用墨筆,不用顏色,墨色的花鳥山川就是他眼睛旨到的世界。在畫裡充分表達他討覆亡的明王朝的無限眷戀和哀悼。

八大山人書畫的最大特色是少,以少勝多。描繪的對象少;塑造對象用筆少。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八大山人總結自己創作經驗:“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拱依亂世杈柳枝,留得文林細揣摩”。鄭板橋稱讚八大山人的經驗是“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不多淚點多”。清朝皇帝要八大山人出山、畫畫,他都巧妙地加以拒絕,表示對大明的忠心。

在結束英雄古城南昌的參觀遊覽後,江西省的同志將陪同我們前去人文聖山一一廬山旅遊,在下一篇遊記中,詳細向朋友彙報。再見!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