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石門有兩條老街。一條叫南大街,另一條叫大橋街。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石門有兩條老街。一條叫南大街,另一條叫大橋街。

作者: 大朝    人气: 3165    日期: 2014/8/24


      兩條街都是青條石鋪設。據說有了石門,便有了這兩條老街道。算算,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那被磨的光溜溜的青條石路,猶如歷盡蒼桑的歲月老人,見證了石門的誕生與發展。

        據記載,那青條石路面修建於1919年。當年,石門每戶商戶集資1020銀元不等,自南大街、大橋街始,鋪設青條石路面。後又鋪修了毗鄰貫通的五一街、民族街、中山路東段等街道,將石門商業區的路面等級提升到當時的高級。鋪路的青條石,很敦實。長約二尺許,寬約一尺有餘,厚約四寸左右。長年累月的人畜踩踏,日曬雨淋的雕琢,青石已起伏不平。然而,腳踏上去,仍能感受到青石的厚重堅實。

        這兩條老街地勢較低。商家為確保店鋪的安全,將店鋪的地基墊起來,形成了店面髙,路面低的基本建築格局。於是商家從便道路面起,修二、三級,多則五、六級青石臺階,通往店鋪。街道兩傍,那拾級而上的店鋪,排列開來,延展過去,看上去很有氣勢。店鋪建築風格多樣,中西兼具。基石之上,一色青磚到頂,與青條石路交相輝映,髙雅、樸質。

        我家是1961年搬到南大街的,住在市交電批發部的二樓。那是南大街上典型的商住兩用院落。座落在南大街南頭,坐西朝東,鄰近中山路。臨街的門臉是二層樓,一樓是門市、辦公室,二樓安置職員和家眷。從街面拾級而上,大約四、五級青石階,是正門。大門不大,很精製。鐵包皮,鑲門釘,獅頭扣手,黒漆漆就。門洞很窄、很深。西進南出,進得院內,別有洞天。三面平房,房頂與相鄰建築間修有六尺高的防火牆,與臨街的二層樓,合圍成鐵桶似的長方院落。

        院子最北頭,極不顯眼處的老舊木樓梯通往二樓。樓上,雨廊長而闊。東面是房間。西邊,八垛青磚廊柱,落坐在半人高的雨廊圍牆上。

        我家住在雨廊最南頭。那間房子足足有25平米。東面臨街,憑窗可覽南大街繁華的街景。那時,家裡沒有什麼像樣兒的傢俱。只有一個盛衣服、被子的座櫃,一張吃飯用的地桌和幾隻小板凳,那是母親自己從休門集上一件一件地淘來的。剩下,就是幾張半新不舊的床板,幾條支床用的長條板凳。記得好象支床的板凳還少一條,支床時需借助那座櫃的一邊才行。幾張床板環屋靠牆支架起來,就是一個家。簡單、幸福、溫暖。屋子是方磚墁地,平坦如坻。室內除了那幾張床,幾乎看不到他物。很空蕩,但充滿快樂。那時,全家人都在吃食堂。父親在機關食堂,母親和我們幾個孩子在街道食堂。家裡吃飯的傢夥式,都閒置在雨廊邊。

       我的床在南牆的西頭,正對著屋門和雨廊。跨過室內西牆窗戶,便可到平房屋頂。每天清晨,我便跳窗過去,在寬敞的屋頂上背誦課文,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每當這時,母親的臉上都會露出燦爛的笑容。我確信,少時的記憶是永久的。因為,那時背過的課文,至今仍能爛熟於胸。那會兒放學回家,沒有課業壓身,很放鬆。讀書、學畫,清享課餘時光。閒暇,也會雙臂交叉,搭在臨街窗臺上,看街上人來人往,物是人非。任其漸入心境。

        石門鐵路的肇興,加速了當地的發展。吸引了山西一大批能工巧匠,他們為石門的建設帶來勃勃生機。同時,也為南大街、大橋街的商業建築帶來了山西民居的莊重、典雅,歐陸建築的精緻、氣派。南大街老五交化大樓、大橋街口正太飯店就是典型的歐式建築,青磚牆、圓拱門、羅馬柱。

        清末民初,南大街已是一派繁盛。隨著多年的發展、完善,這一帶逐漸成為石門的商貿中心。聚集了眾多名店、老店。

        大橋街緊臨老火車站。憑藉四通八達的交通,和源源不斷的商客、旅客,發展成為石門著名的商業街。

        20世紀第一個十年,交通銀行石門支行設立,初設原址在大橋街上。為石門銀行創立之始。

        十年後,中國銀行石門支行在南大街開業。

        1928年, 石門第一家綢緞莊華興厚號(1945年,日本投降後,更名蚨綸綢緞莊)在大橋街開業。之後,同益祥、永綸、慶順和、三益成等47家綢緞布匹商號(當時石門共74家),相繼在這條街上開張,形成了規模化的商業經營格局。僅此一業,可窺當年南大街、大橋街商貿繁榮景象。

        座落在南大街、大橋街交叉口西南角的中華永信樓,是石門有名的建築之一。磚木建造,結構精美,造型古樸。永信樓分南樓、北樓,各設兩層。兩樓間由兩棑廂房銜接,系天井式院落。1914年,清廷禦廚張海亭投資,興建了中華永信樓飯莊。善作宮廷風味、滿漢全席、高檔海味。是石門近代最有名的飯店。當時有夜晚赴宴不見星,白天赴宴需備燈的說法,意思是說,晚上赴宴天亮方散,白天赴宴至晚才歸。其鼎盛之況盡在言中。日軍侵佔石門後,名廚紛紛逃離,南下謀生,中華永信樓閉門歇業。幾年後,建中華飯莊。石門解放後,市總工會接管飯莊,更名新中華飯莊。投資將飯莊修善一新,補充了一批南、北名廚,在保留原風味的基礎上,創出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菜肴,備受歡迎。1956年,更名國營第二飯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華飯莊歷經了擴建、停建、被佔用、再更名、改行、複業等一系列變動。1982年,中華飯莊恢復老字型大小。飯莊被列為甲級菜館和涉外飯店,接待來自八方的國內外賓朋。是否可以這樣說,中華永信樓飯莊的興衰變遷,是石門,乃至整個社會發展變遷的縮影 。它昭示出一條真理:國家弱,則商號衰;國家強,則商號興。

        我在石門最繁華的南大街居住了近三年。三年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可能只是一瞬。然而,對於一個少年的成長,則是一段切膚的濡染和薰陶。在那,我完成了人生從兒童到少年的優美轉身。從一所普通小學,考入省重點中學——石門一中。老街給了我太多太多。老街的坦然,老街的包容,哺育了我,教我成長。老街的深邃,老街的睿智,啟迪了我,教我成熟。

        如今,老街已然在舊城改造中蕩然無存。但老街的風情已植入心田,老街的文化已浸透靈性。成為我永恆不變的記憶。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