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3102
日期: 2014/9/12
還有十天就投票了!
三年一届的大選,是我們這些外來移民暸解本地政治的最好機會,通過選戰文宣与政見辯論,選情分析與評論,我們可以認識紐西蘭選舉制度以及各政黨的理念,看到國家的長處与難處,探討未來三年國家的前景。不要以為以上這些与我們無關,只要你居住在紐西蘭,這里發生的一切事情,即使看上去与你并無直接關係,也肯定有間接關係,而且最終還是影响到你的個人利益。通過關注大選,通過權衡利弊慎重投票,我們也成了與這個國家息息相關的一部份。這其實是每一個來到紐西蘭生活的人,是否已經融入的最基本的標誌。更是我們為維護個人利益必須做的一件事情。
如果連票都不投,你就沒有權利抱怨了。
有許多朋友覺得,受語言或時間的限制,實在無法全部瞭解各黨派五花八門的政策,超級多的選戰新聞也不能一一瀏覽與消化。
最近電视一台与選舉委員會設計了一個很有趣的測試程式,任何人只要依次回答里面的各項問題,就會被評估出個人觀點屬於左中右哪一方,個人哪些看法最接近哪一個政黨的政策,看到這個評估,你心里會對自己投誰一票有了大致的判斷。
建議各位讀者撥冗訪問該網站嘗試一下。
我前天已測試完畢,結果顯示本人是典型的中間選民。与工黨理念吻合度是百分之六十四,國家黨理念是百分之六十二,與其它各個小黨保守黨、優先黨、聯合未來黨、网絡黨以及毛利黨的理念吻合度,都在百分之四十八到百分之五十八左右。
紐西蘭華人因為受自身傳統文化的影响,比其他族裔更加喜愛群居及集體活動,其個人訴求也比較接近,歸納起來無非都是「靖化治安,嚴懲犯罪,開放移民,加强教育,振興經濟」,按照常理似乎是華人社區應該比較容易發動以及達成共識,從而集中華人選民的票源,投給某些政黨及候選人。如果華人社區能像零八年大選在波特尼選區支持黃徐毓芳當選那樣,顯示自己選票的強大力量,紐西蘭各大小政黨會踩破華社的門檻前來拜票。
可惜事實并非如此,即使是在大量華裔聚居的奧克蘭市,甚至在號稱己有四萬華人的東區,各黨派除了亮相中文媒體,針對華人選民的文宣及選區政見說明會,仍然少見,冷冷清清。這大概不是因為他們不暸解華社,也許正是他們恰恰太瞭解華社,看透了華人對本國政治冷感,很少投票這一致命缺點,所以并沒有很主動與強勢來拉華人選民的票。
另一方面,部份華人對原居地政治的「熱忱」各黨派政治人物倒是見識過的,例如本地一些華人社團年年搞祖籍國國慶紀念活動,但這麼多年來,却從來沒有舉辦過一次懐當依條約日或是澳紐軍團日的紀念活動。
在此我絕無意思非議華人熱愛自己祖籍國的行動與感情,這是個人的自由,應該受到保障,一部份同胞有此情懐,也應得到尊重。但我在旅居海外幾十年里,所見到或聽到的到訪的中國領導人,均語重心長期許廣大僑胞以自己歸化的居住國為家,要融入當地社會,學習、尊重當地歷史與文化,因為只有這樣做,華人才能在海外的新家園真正當家作主,而不是作客。
很可惜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領會到箇中真諦。因此,很多華人雖居紐經年,有的還能說一口英文,內心還是沒有把紐西蘭視為自己的家園與祖國。
這或許是華人投票率超低的最根本原因。
另外,由於受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大陸一度禁止人民出國,紐西蘭華社得不到新血補充,文化傳承與故土斷絕了連接,曾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經歷了二十年的斷層,所以導致紐西蘭華人按照地域与文化背景分為幾個較為獨立的亚文化圈,早期來的廣東移民及土生的KIWI華人,港臺移民以及東南亞華人移民,中國大陸移民。這三個圈子的華人投票率是存在差異的。
如果這三部份的華人不逐漸靠攏,華社就很難產生公認的社區領袖,無法統一調集資源,凝聚民意,再加上華人喜歡自掐,內鬥不止,相互拆臺。人數雖多但是人心渙散,導致那些立志從政的華人候選人,即使身後有二十萬同胞,有幾百個社團,却得不到最有力的支持,莫說捐款給他們,就連找幾個助選義工也難上加難。
在此僅舉一例,「華頁」為推動華人選民投票,免費提供頭版版面,吁請各團體與個人,寫幾句「寄語」,呼吁華人務必投票,除了收到少部份社團與個人積極回應,大多數鴉雀無聲,毫無反應。免費登幾句寄語,甚至只具名,寄語由報社代撰,都無這份心思,還不願意,真教人無言。
華社的現狀是長期的歷史形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非一蹴可蹴,可能須要幾代人,更受到遙遠的中港臺政治現實「蝴蝶效應」的影響,看不清這一点,就會錯估形勢。目前只能希望各位華人選民都出來投票,按照自己的選擇,支持幾位華人候選人。一百多年前,先僑人微言輕,手里沒牌,也沒有選舉和問政的資格,現在的華人人口己是全國第三大族裔,手里明明有牌,甚至是王牌,如果不用或懶得用,以致王牌变廢牌,我們還怨誰呢?
(測試网站﹕http://tvnz.co.nz/votecom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