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短文两篇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短文两篇

作者: 穆迅    人气: 3290    日期: 2014/9/14


不時髦的公共交通 (旅歐隨筆三)                

 號稱發達的歐洲,在我們這些暴發戶眼裡竟然是如此的“寒酸”:路兩邊擁擠的老式建築久經風雨仍捨不得推倒,刷洗刷洗還用著。窄小、名副其實的馬車走的路仍然是百年石頭鋪地,麻麻點點的,似乎還在生髮著幾個世紀前“嘩嘩”的馬蹄踏擊聲餘音回繞。解放初期我們就認為阻礙交通發展的有軌電車,在這裡居然壽比南山,經過一番現代化梳妝打扮,花枝招展地在蛇形鐵軌上跑來跑去。穿石橋,走小路,也沒見它阻礙交通。

這是真的,好像有共識一般,我們所拜訪的大小城鎮,無一例外都有它那拖著辮子的身影。出於好奇,又由於它確實方便——古老的旅遊區交通大都由它來承擔,我們常選這個運輸古董撿拾孩提時的愉快記憶。不過也許經過了現代的技術改良,以往車輪滾滾的轟鳴聲已成絕響,電車默默地像一匹敬業的老馬,馱著你穿梭於繁忙的大街小巷。不知為什麼,它所經過的街區車水馬龍,卻從未見過大塞車,永遠是兩節車廂來來往往。我們坐在舒適的座椅上,流覽著窗外總是新鮮的街景,感覺和坐公車沒什麼兩樣。在布拉格電車竟然還能爬山,為了一覽全市的風貌,它載著我們七拐八拐,不知不覺布拉格已在我們的腳下。

電車與古老的街景相依為命,勾畫了歐洲人尊重傳統,珍惜歷史,不求虛榮的樸實形象。歐洲是世界現代文明的發源地,不可謂不發達,在尖端科學技術、工業、金融、現代化管理以致人文歷史研究都走在世界的前端。你走在城市的大街上鮮少見到發展中國家那種開膛破腹,立志舊貌換新顏的大拆大卸景象,屋宇的現代化被謹慎地限制在某一區內,或精心設計力求與周邊的古老建築和諧相處。歐洲的高科技全都藏在了百年石牆之後。

老式鋥亮的有軌電車與同樣鋥亮的流線型“甲殼蟲”並行於石頭街上,看不出年代的兩輪自行車隨處與龐然大物似的大容量的摩托車擠在街頭。歐洲城市裡的交通工具就這樣不分新舊不分老幼彼此相安無事地雞犬之聲相聞。它顯示著寬容與和諧,實際與成熟,沒有炫耀、燥氣沒有虛浮、張揚,一切都那樣順理成章。

歐洲並不嶄新,也不十全十美,更不缺冤家對頭。奇怪的是全世界的人們都喜歡往這裡擁。你看歐洲街上人頭攢動,白的、黑的、黃的、棕的……

 

阿拉上海人                        

 

先畫個像。

它不屬於“家”的概念,說是“斗室”最恰當。十平方米不到,幾乎沒有窗戶,老少共居,不摻假的“三世同堂”,床是立體、多層。地面無立錐之地,都被桌櫃所霸佔。一進屋你最好坐在一角別動,省得礙手礙腳說你木柮柮。由於長年如此,加上天花板吊下來一線弱光燈(省電費),屋內顏色如歐洲古典畫,一抹的陳舊醬油色。沒有衛生間,有的是馬桶,藏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裡。

狹窄弄堂水泥剝落的紅磚牆,常被髒兮兮的腳踏車、摩托車斜靠。頭頂竹竿橫空挑起紅綠黃藍爭奇鬥豔的衣褲,恍如層層幡簾垂蕩滿天。水池上方自來水管癌症似地盡頭衍生出六七個自帶水錶的水龍頭。一把開了叉的芭蕉扇撲打著火星四冒的煤球爐,濃煙滾滾,雲遮霧罩,渲染出如同積木胡亂堆積出來的閣樓剪影時隱時現。

上海的眾多小民百姓就是在這樣的民俗畫中生活著,幾十年如一日。如今,你躲開大馬路,深入到開發商判為不賺錢,政府覺得不傷大雅的棚戶區內,仍然能找到如上的活生生“憶苦思甜”畫面。

可是不管哪個年代,譬如“民國時期”、“新社會”、“文革”等,大上海馬路上你很難辨認出人們的住房差距,滿眼都是水靈光鮮,衣冠楚楚的“淑女、紳士”。說不定與你擦肩而過的“花枝招展”,就是從那貧民窟雞窩棚裡飛出來的山寨“金鳳凰”。奇怪了,這等草雞窩裡是怎樣造出來細皮嫩肉的?

2014/9/12  於奧克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