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扭转乾坤
溫馨人情的美好一面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3129
日期: 2014/10/6
在「微信」上看到上海來的年輕人張楓韻,腦部受到嚴重創傷的消息。他的父母從中國趕來,言語不通,手頭的錢也不多,一家人生計窘困,一籌莫展。是本地「天維網」率先報導此事,并呼吁社會提供各方面的幫助。消息傳開之後,人們開始以各種方式幫助張先生及其家人。大選塵埃落定,新上任議員楊健就前往探視張楓韻一家,從新聞圖片上看,張楓韻已經可以坐輪椅了。而在此之前在「微信」的照片里,這位年輕人是在昏迷之中的,任何人見了都為這年紀輕輕的生命遭此厄運而難過。
一位叫露絲(Lucy Knight)的婦女,為了救助另一位被搶手袋的華裔婦女,被歹徒推倒,腦部也受了嚴重創傷。露絲已是六個孩子的媽媽,事發時其中两個孩子就在現場。
在主流媒體的報導以及熱心人仕推動下,這位英雄母親立刻為全國民眾所知,社區网站、推特、臉書成立了專頁,短短數日,捐款已逾十六萬。露絲家人與親友特別致謝華社,因為許多華人為感謝露絲見義勇為的踴躍捐款,佔了捐款總數相當大的一部份。
紐西蘭人的樂於助人是一種傳統,公眾對一些因突發事件而須要幫助的人,從來不會漠视,更不會袖手旁觀。但紐西蘭華社如此迅速而熱烈地參與,幫助一位kiwi,確屬罕見。當然這里面也有一個原因,露絲救助的是華人。
但是整件事給人一種很難能可貴的感覺,我們終於認識到,居住在同一國度的不同種族,都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遇事應該相助。
露絲正在接受治療,未適宜接受太多的探视與問候。但受到她救助的當事人,還有楊議員的探訪慰問,一個代表個人,一個代表華社,則很應該也很有必要。
上海人士張楓韻与父母都不是本地居民,來自政府的幫助惟獨只有ACC意外賠償支付醫療費用,對這一家人而言,最迫切須要的也是捐款。
華社也應像對露絲女士那樣,盡量給張楓韻一家更多的幫助,看來還須要更好協同運作,充份利用新聞媒體以社交媒體,以本地募捐形式建立專頁以及專項帳戶,為熱心人士捐贈提供便利,令有心捐款者知道自己往哪里捐錢。
由政府資助的華社服務機構、社團組織還有僑界領袖,也應該做一點甚麼來幫助自己的同胞,從某種角度,這才是你們存在的最根本理由之一。這也是僑界的傳統,我們講僑史,不能只講淘金為艱,謀生之苦,地位卑微。不要忘記,即使在一百多年前,乘桴渡海的先僑,也曾在異鄉相濡以沫共渡時艱。
最初的會館,功能就是服務同鄉,代寫家書,匯款回鄉,處理糾紛,申請證件,春秋两祭,甚至還協助運送靈柩歸回故土。
那時的華僑初始到埗登埠,只要找到自己的同鄉會,就有一席之地棲身,可得到鄉情關照。直到今天,本地老僑仍然恪守這一傳統,對相識多年的孤寡老人到自己店中,非旦不厭棄躲避,還施以茶飯,并時常贈予零用。
今天的華人來自天南地北,不再像以往來自一省一縣一鄉一村,但仍然可以接地域、行業找到彼此相近之人,關鍵只在是否能夠彼此包容与相助而已。
况對比今昔,今日之華社經濟實力更不可同日而語,早已達到普遍的多數富足。只要我們每人少飲一餐茶,則足以解他人一家燃眉之急,紓他人一家窘迫之困也。
最近二事,令人喜聞樂見紐西蘭華社溫馨人情的美好一面,僅此記下,以為誌念。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