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一場電影,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足有三小時,精神稍差一點,很容易入睡,幸好我堅持下來了。
之前有位導演霍建起也拍過《蕭紅》,两齣說的都是蕭紅,但就有人講《蕭紅》是在講故事,而《黃金時代》則是在上課說教,我的感覺亦然,許鞍華這齣戲,乾 澀、枯燥,甚至是混亂,時序上亂,思緒方面更亂。當然也要體恤她的難處,凡涉及左翼作家這一坨的題材,都有人唸緊箍咒,不像拍天水圍一類題材可以天空任鳥 飛。
如今的人不太知道蕭紅了,資訊太多太方便的反面,是甚麼都知一點但又甚麼都不知,這位只活到三十一歲的才女的文字,很少人願意花時間去拜讀,也許這亦是一 種時尚文化,像喝咖啡,凡事淺嘗即止,知之愈深,煩惱愈多,一如喝多了咖啡,輾輾難眠。我們喜歡冇厘頭的藝文作品,雖淺薄但不涉政治大是大非,拿鐵與卡布 其諾分別不大,况都是咖啡,能入口便好。
蕭紅的文字就不是這般苟且,充滿「女性細致的觀察与越軌的筆致」,華麗温暖又灰黯冷峻,除了擅長寫女性与鄉土,最了不起的還是這位女作家誠實面對自我,拒絕意識形態的古惑束縛,不落所謂文體技法窠臼。
要領略蕭紅的文字箇中之美,紙背後面的呻吟与吶喊,你必得像海燕出沒風浪,而不能只是蜻蜓點水。
蕭紅原用「蕭吟」一名,是左聯頭目魯迅為其改為「紅」,其用心十分明顯。但蕭紅雖然得到魯迅賞識提攜,但却堅不為其染紅,不屑革命。与張愛玲的貴冑遺風比較,蕭紅更像波希米亞人那樣不羈,更加自由自在。
可能正因為如此,她的文字沒有受到暴力的侵蝕,鬥爭污染,因其對人性深刻的理解与對社會冷靜透徹的觀察,經住了狂熱與虛名的銷蝕,恪守了文學的真諦。
文學是不為任何人任何勢力服務的,只對社會和良知負責,作家必得立在社會的邊緣,筆墨一旦滲入奉上或媚俗的雜念,文字力量必被稀釋與弱化。
當時與蕭紅交往的左翼作家蕭軍、魯迅、胡风、端木蕻良、聶弩紺、丁玲等人文學造詣多不及蕭紅,与這些人過早過份投靠政治有很大關係,幾十年後,哪一個人的文字,經受得住歷史與歲月的考驗,是立見高下的。
看電影的三個小時里,我一直在回味女作家雋永不朽的文字,一邊在思考文學創作到了今時今日,它的使命究竟在哪里?
我們這一代經歷過中國現代史最風起峰湧的年代,如果又得幸獲得海外生活的歷練,受民主自由熏陶年久日深,無形中如同能拉開距離更清晰透徹地去觀照一切。如 果能夠善用筆墨,以小我融入大時代,從社會變革的根源去尋覓命運軌跡的變化,去察知人性在世故中諸事種種的影響。這樣的文字,絕不會是蒼白無力而是擲地有 聲的。
再想想蕭紅,一個女子,在世上只活了三十一年,但當你知道了她的故事,讀過了她的文字,你會在心底深處嘆息斯人已逝,為這個女子的才華折服。她的不朽,正 是她那柔弱單薄身子里一顆真誠的心,獨立的傲氣。這跟文字的功力,作品的成就是另一回事,若是缺了這種精神,「作家」多半是官賜或冒稱的。
蕭紅,真正的作家。
再一次向妳頂禮膜拜!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