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在大陸有幾種會議是令我頭疼的,一個是「報告會」,
那個政治報告足足講了近三小時,我惟一的體會是「真能說」,
那年頭要聽中央領導人的報告,是一種造化。
而草民們也要開會,就是每天下班後必須留步参加的「學習會」,
文革年代有了動員誓師大會、揭發批判鬥争大會、聲討大會、
那年頭的大小會議,有時一天可以開幾次,端视是你鬥別人,
改革開放之後,草民參加的會議少了,我也到了海外。
通常這類歡迎會都有僑領致辭,一次歡迎錢其琛外長,
前些年在奧克蘭参加過不少會議,洋人的會議無法完全聽懂,
有些會議除了沒完沒了的嘉賓致辭,還喜歡點台下來賓的名,
我是個「老天真」,甚麼事都容易犯理想主義化的毛病,
自從開完那次所謂的甚麼甚麼作家大會,我終於明白甚麼是「
現今開會是一種時尚,也是某種定位。甚麼級別的會,你能参加,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