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一頭牛(童年回憶之八)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一頭牛(童年回憶之八)

作者: 傅金枝    人气: 3652    日期: 2014/12/9


農民們都過著“十幾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這十幾畝地是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這“一頭牛”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河北平原上的牛都是黃牛。所謂“黃牛”,是從品種上說的,是適合於在北方旱地裡勞耕作的一種牛。可論毛色,大部分的黃牛都是黑色的。那是我家餵著的一頭牛就是黑色的。農活都是很累的,可太重的活並且牛又能承擔的,就由牛替人乾了。

其 中一件事是運輸。把肥料從家裡運送到田裡,把收割下來的莊稼從田裡運送到家裡,以及從家裡到集市上的貨物的來回運輸等等。有專門供運輸用的木製的車輛,這 種車輛的製作是相當精良且相當堅固的。否則上千斤的載重怎麼能承擔的了呢?如今這種車輛早就沒人用了,可從如今的影視片裡仍然可以見到這種車輛,倒是與過 去真正的車輛一般無二。一般情況下拉這種車需要兩隻牛,其中一隻駕著兩個車槓,當地叫“駕轅”,另一頭牛在前面拉。一個家庭都是只養一頭牛,拉車時的兩頭 牛就得由兩家相互借用了。

牛 的另一個重要的用途是耕地。其實拉犁也是十分吃重的活。一般也是要兩頭牛共同拉一張犁,這也就必須由兩家的牛合力才行。拉犁時兩頭牛是並列而行的,不像拉 車時兩牛一前一後。並列而行的兩頭牛各自承擔的力量可就有了講究,這就像是兩個人合抬一桶水,兩個人所承擔的重量的分配是由水桶與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來決定 的。這就是槓桿原理。農民不懂什麼槓桿不槓桿,原理不原理,可對拉犁時兩頭牛的拉力的分配是清楚的。而且從犁的拉桿上掛鉤的距離也是有設置的。也就有心眼 不好的人,耕地時讓自家的牛承擔輕一些的拉力,而讓人家的牛吃更多的氣力。如果見到有人過來,迅速 ​​地調整一下拉桿上的掛鉤的位置,即不會被人看破。人總是人,並非只是政治家才會搞陰謀詭計,論小心眼,農民也是不少的。

牛 的第三個用途是拉磨,即磨面的石磨。這個活不是很重,可拉起來就不停地在那兒轉圈,是一個十分枯燥的事。有趣的是,牛一看到是讓它在那兒不停地轉,它就不 干。為此,必須在牛的頭上掛上一個布簾,牛就以為它是在走長路,也就心甘情願了。這正是“牛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與政治家們玩的愚民教育的把戲,何 其相似乃爾!後來有了水車,也是用牛拉,也是讓牛在井台上拉著水車不停地轉圈,也必須在牛頭上掛個布簾。

餵 牛的飼料在冬天是莊稼的秸稈,最常用的是穀草或玉米秸稈。玉米秸稈的下端都當做燃料燒掉了,上端則用來餵牛。而小麥的秸稈在水中不易腐爛,因此人們將其和 成泥巴專門用來抹牆了。用莊稼秸稈餵牛,之前必須將這些秸稈斬成一寸長的碎段,這樣牛就可以很容易地用它的舌頭將其捲進口中。而斬斷這些作物秸稈的工具便 是大名鼎鼎的鍘刀了。正是這種鍘刀,包拯曾用來處斬過陳世美,而閻錫山也曾用它殘殺過人民英雄劉胡蘭。

當 然牛更喜歡吃青草,而在北方,只有在夏天和秋天才有可能。為了讓我家的那頭牛吃上青草,打青草的活計就落到我的頭上了。打青草在我們老家叫“砍草”。不光 是我們家,所有人家“砍草”的活都是由孩童來做的。當地的孩童人人都是砍草的能手。這些孩童必須清楚青草資源的分佈情況,對自己村及周圍村都必須很熟悉。 河邊、溝渠、墳場、路邊、地界、井台常是這些孩童光顧的地方。而莊稼地裡面也常常長著很多草,個別情況下甚至草比苗還高。當地的規矩是,不管地是誰家的, 別人家的孩子到你的地裡去砍草,你是不能干涉的。以我砍草的經歷來說,基本上都是在別人家的地里活動,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機會是在鄰村的地里活動。

孩子們對各種草都有很好的鑑別能力,哪些草可以餵牛,哪些草有毒是絕對不能砍的,哪些草牛喜歡吃,營養價值高等等。也就順便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入藥,哪些植物有什麼別的用途。我對植物物種的鑑別能力高於我的太太,這些知識都是小時在砍草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

砍 草的鐮刀是必須經常磨的。磨刀的頻率是每次砍草出發前,必須磨一次刀。而磨刀的事也是孩子自己完成的。所以孩子們對磨刀石的性能,磨刀時刀與石應掌握的角 度都必須很明白。鐮刀磨後用手在刀刃上輕輕一摸,便知道鐮刀是否已經磨好。磨鐮刀的歷練也讓孩子們知道了鐮刀和剪刀的鋼是在一面,而廚房的菜刀是將鋼夾在 中間,因而不同的刀具有不同的磨法。

砍 草時將手砍破是常有的事。大多是草的根部有一個小石子,碰到它後鐮刀就會彈滾到手上。我的手上就有不下數十次的刀傷。讀者千萬不要以為我在此故意誇大其 辭。其實這些並不會給我帶來什麼風光的是事,我也犯不著吹牛。當年我砍草的次數每年都有上百次以上,而這事持續的時間也有 7  8 年。最嚴重的一次是將左手食指的指甲幾乎整個削去了。至今這個指甲也不是圓形的,仍然有些偏。流血次數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更沒有哪個孩子砍破了手哭了起來。一般情況下都是按一會兒,待不流血了之後繼續砍他的草。

通 常砍草都是有幾個孩子結伴而行,這一方面是因為在長得很高的莊稼地裡甚至墳場裡砍草,有幾個同伴可以相互壯膽,另一方面在砍草的過程中有說有笑也不覺得寂 寞。在發現一塊豐盛的草源後,孩子們會瘋狂地搶奪,但搶奪歸搶奪,又有一定的“行規”,爭得多少按規矩辦事,絕不會影響同伴們之間的友情。那時的孩子心理 都十分的健康,相互的關係,甚至利益的分配都處理得很好。健全良好的人格都是從小在這些生活的小事中自然養成的。蒼白的道德說教,再多的雷鋒也不會形成良 好的社會風氣。

再 說我家的那頭牛,一年到頭拉犁拉磨,辛辛苦苦地和我們一起過日子,也得到了我們全家人的愛戴。有一年過年,不知怎麼地它竟掙脫了韁繩進到了我們儲存年貨的 屋裡,吃了好多年肉和餃子,那都是我們一年才能吃到一次的東西!儘管它闖瞭如此大禍,我們也不捨得責打它。可是到了後來,大概是 1955 年, 那時農村已經搞起了合作社,當時還是初級社,人、牛、地都入社,但所有權沒變,年終土地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而人和牛則按工分分成。一次別人套著我們家的牛 耕地,牛病了,那人怕影響他的“工分”,還強行讓牛繼續拉犁,於是牛沒有得到及時的救助死去了。我為此還大哭了一場。直到今天,文章寫到此處,我還是禁不 住地流出了眼淚。

兒子只有自己的才愛,而牛也一樣,只有自己的才會愛惜,這就是人性!這是大自然也許是上帝規定下來的“法則”,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一些狂人一定要逆法則而行,最後一定會壞事的。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