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西太平洋角力:在冷战与巧战之间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西太平洋角力:在冷战与巧战之间

作者: 文扬    人气: 4345    日期: 2013/8/6


中国要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不仅只是捍卫岛屿主权、维护海洋权益,而且要“经略海洋”、“以海强国”,这是“十八大”确定的大政。刚刚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正以此为主题。


 从中国的角度看,西太平洋就是第一个活动范围,如果连这个海域都去不了,被人家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两条战略线上死死封住,那就没什么经略海洋,只有“经略岸边”,所以,无论如何,第一步就是将势力范围扩大到西太平洋。


 而美国则是另一个角度。它不能说不让中国经略海洋,甚至也可以同意习总书记“宽阔的太平洋足够容纳中美两国”之论,但在全球统治的视野内,西太平洋另有特殊的意义。

 一百多年来,美国一直坚持一条战略定理:整个欧亚大陆是世界的重心,这个“世界岛”的东部和西部两端不能被任何一个敌对力量所控制,否则,美国将被排斥在外。

 这个定理,到了21世纪又增添一点内容,借用李光耀的话说,“21
 世纪将是争夺太平洋霸权的世纪,因为这里是增长的中心…如果你不能在太平洋立足,你就不能成为世界领导。”

 李光耀此言,就是说给美国听的,美国也很信这位“小国里的大政治家”的话。无论如何,美国不能让西太平洋的控制权落在中国手里。

 就这样,不管中美之间如何保持友好,如何扩大合作,在西太平洋这块地方,一场有你无我的角力,已在所难免。



 *重回冷战很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在宣布了“重返亚太”战略之后,并没有只说不做。近几年,军力再平衡,展开新的部署,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都紧锣密鼓地在进行。本周,美国空军上将、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赫伯特·卡莱尔公开宣称,美国空军将像当年对苏联那样,将精锐部队轮流部署在中国周边,以包围中国。

 这差不多就是宣布新的冷战开始了。正逢中国的八一建军节,伴随着庆祝宴会上的烤肉味,一股越来越浓的火药味,也从西太平洋方向上阵阵飘来了。


 “冷战思维”,在中国方面是一个批判用语,每逢美国的官方代表发出类似卡莱尔将军的这种声音,都被中国人指责为“冷战思维”,要求他们放弃这种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要重回冷战。

 其实,这多少有点一厢情愿。中国不妨也做个换位思考,考虑一下,对于美国“冷战思维”意味着什么?放弃“冷战思维”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一点,在美国眼里,冷战时期,一切都简单。全世界被一分为二,一半是盟国和友邦,另一半是敌人;前一半都是“自由民主”国家,后一半则是法西斯或共产主义国家;前一半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后一半美国只与它们维持最简单的关系;前一半可以被归为“好的”、“光明的”一类,后一半自然是“坏的”和
 “黑暗的”。

 政治上敌友分明,道德上善恶分明,非黑即白,简单明了,这对美国来说很重要,因为这完全符合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的崛起,把一切都搞乱了:它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它突然成了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却又不是“民主国家”;它不寻求和美国对抗,却又频频触动美国的核心利益;最难办的是,它不断进步,成就斐然,赢得了广泛的尊重,美国人最习惯也最喜欢用的“坏人”、“邪恶”、“魔鬼”等道德帽子,很难用得上了。


 要理解美国走出冷战思维的不情愿,理解它的进退失据、摇摆不定,首先就要看到这一点:就像是黑白两色之外突然冒出第三种颜色,正负两极之外突然生出一个第三极,二维图画变成了三维积木,“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全体战略家和全体国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智力挑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伦·弗里德伯格在他最近的新书中如是说。


 第二点,冷战式的挑战,包括一切传统战争的挑战,对美国来说,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大好事。从历史上看,美国就是通过成功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而且敌人越强大,美国的胜利越辉煌。一场独立战争,美国作为一个新生强权诞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跃升为世界霸主,接下来一场冷战,确立了美国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单极霸权地位。这个历史,美国人自己很清楚,所以,对于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来说,如果中国就是前苏联的变身,或者是德意日的翻版,都不是坏事,因为这就意味着历史上一再重复的“挑战
 -应战”模式再度出现,美国的通过成功应战取得更大胜利的天赐良机,也将再次降临。

 华府内流行的格言“若像对待敌人那样对待中国,中国就会变成敌人”,对很多人来说,是反过来听,反过来用的,他们恰恰就是要让中国成为美国的新的敌人。


 由此可见,放弃冷战思维,对于美国来说,首先是很不舒服,美国并没有应战复杂“智力挑战”的信心和把握;其次是有损失,没有了敌人的美国,缺失了战争目标的美国,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前进。



 *中国的胜算就在“巧战”***


 再看中国方面。虽然看到了冷战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但仅靠一味强调不搞冷战、迫使美国放弃冷战思维,也未必能躲得开。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于中国来说,来自外部的挑战,也至关重要。若美国真的退出西太平洋,不再对中国进行包围,解除军事压力,对中国就真的是好事吗?当然不是!

 从历史上看,中国近代以来的两次重大胜利——1949年之后的现代国家建国和1978年之后的经济起飞和国力增强——本质上,也正是对于1840
 年之后来自外部巨大挑战的胜利应战,不仅应战成功,而且实现了内在能量的持续激发,现在正迎着新的压力走向更大的胜利。这样一个大历史观是成立的,也是能够和美国进行类比的。


 所以,对于中美这两个在各自道路上继续前进的大国来说,都需要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外部挑战,也就是对于各自当前发展阶段和国力水平来说最适度、最有积极作用的那种挑战。太强了会被压垮,太弱了不起作用,不强不弱的一种“好的”敌人、“好的”威胁,都是最需要的。

 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既要尽可能避开美国最需要的那种冷战,又要让美国保持为自己所需要的一种持续威胁,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外部刺激,这就是所谓的Smart
 Strategy,巧战,是一种高超的战略。


 美国人也在谈巧战略、巧力量,但更多地侧重在少花钱办大事这种技术层面上,在处理非敌非友、非好非坏这种“灰色”复杂局面的战略方面,美国既没有耐心,也缺乏经验和能力。而有着几千年“治国平天下”历史经验积累的中国,在高超战略的运用中,却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国国内也有不少“鹰派”人物,但很多都属于闭着眼自己给自己打气壮胆,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一步步走入美国人设的陷阱。这既不是勇气,更不是谋略,就是弱视、弱智。

 当然还有那一派高喊“钓鱼岛没有GDP
 ”、“战争是统治者的骗局,和人民没有关系”的“麻雀派”人士,鼓噪声很大,把中国人本来很成熟的战略思维和历史经验,冲得稀里哗啦。


 无论中国人内部如何争吵,现实是,西太平洋上,美国人已经布好他们的冷战战阵,甚至已经通过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之口宣布开战了。下面就看中国人如何保持清醒头脑,运用“巧战”战略,谱写出中国的“经略海洋之西太平洋篇”。
 ▊

 2013年8月2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文章


巴尔的摩骚乱会让美国真正反省吗?

为什么要强调“一带一路”是“合唱”?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海军加速转型

“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兼与汪晖教授探讨“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揭开西媒言论自由的另一面

李世默和“周末政治”新范式

美古关系正常化:意识形态“墙战”走入历史

大国外交并不以软硬为标准

新世代攻占政治舞台

习近平的“中华版和平承诺”

提前为香港占中做个总结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