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 興
人气:
3616
日期: 2015/1/24
涇水東注,崆峒西峙,這是黃帝問道處。國家要富強,教育為基礎,這使命端的學校負。邁開大步,豁開了雙目,趨堅定光明路,迎頭趕,莫回顧。但願得文化昌明,淩駕美歐。方不愧神明華胄!
以上是我的母校------平涼中學的“校歌”。她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曲借“黃埔軍校校歌”。唱起來節奏明快,威武雄壯,很有感召力。一個普通中學,還有“校歌”。這在全國也不多見。對這個“校歌”我想多說幾句:“涇水”就是涇河,她發原於甘肅涇源縣,流經平涼,涇川,和陝西長武,彬縣,永壽,在涇陽入渭河。初入渭河時,涇河的水清撤,流在北邊;和流在南邊渾濁的渭河水,界限分明。故有“涇渭分明”這一成語產生。涇河從平涼城北8公里處流過,故校歌歌詞中有“涇水東注”一句。崆峒山是道教名山。坐落在平涼城西17公里處。山上有廟宇30多座,其中的“問道宮”相傳是軒轅黃帝向廣成老祖問道的地方。每年陰曆4月8日是崆峒的廟會。全國各地的信徒雲集山上,十分熱鬧。校歌中還有“端的”一詞。是果然,的確,究竟的意思。多見於早期白話文中。
平涼中學是國內最老的中學之一。她創建於清光緒31年,西曆1905年,到今年滿110年。她是在清朝末年、“廢科舉,倡新學”的歷史背景下,由平慶涇固化道道伊王樹楠會同平涼地方官員及社會賢達在原“柳湖書院”創建。時名“隴東官立中學堂”。1913年夏更名為“甘肅第2中學堂”。1936年更名為“甘肅省立平涼中學”。1940年成立高中部。1984年定名為“甘肅平涼市第1中學”。2003年取消初中部,成為獨立高級中學。平涼中學發展最快,成績最顯著的時期,要數田樹普掌管學校的8年間(1939---1947)。
田樹普,甘肅慶陽人,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畢業後在家鄉創辦慶陽中學,1939年調平涼中學任校長。次年創辦高中部,並想方設法大量延聘優秀教師。其中有留日歸來的劉養峰先生,北京大學畢業的王堯天先生,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已經考取留美,因母病未能成行的劉紹堂先生(後為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畢業的王繼位先生。武漢大學畢業的孫家鼎先生。在田校長和這些骨幹教師的努力下,把平涼中學辦的有聲有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
我想在這裡把劉紹堂老師多說幾句。劉老師教高三物理,高等數學和英語。課講的實在好,每個學生都喜歡上他的課。劉老師還是個大孝子:他正準備出國留學,母親“中風”半身不遂了!他是獨子。父親又是軍人。他放棄出國,留下來照顧母親。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飛機經常來轟炸。他給母親做了個比“嬰兒車”大許多的木車,車輪按有滾珠,。一拉警報,他就把母親抱到有軟椅的小木車上,推著趕緊向城外防空洞跑。抗日戰爭一勝利,他就回清華大學了。1985年我和幾個在北京工作的學兄去清華大學看他。他剛從一級教授位置上退休。當回憶起在平涼中學教書那一段時光時,他深情地說:那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6年。雖然很艱苦,但內心很充實;照顧著母親,生活很愉快。我一邊教書,一邊研究理論物理。先後在國外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是我事業上最有收穫的幾年。
從1940---1949平涼中學高中部共畢業學生300多人,其中有一半考國內各大學,後都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其中有好多畢業生,回到家鄉教中學。當時隴東其他各縣都只有初級中學。
早期的平涼中學還出了好幾個為共產主義奮鬥的革命家。如中國共產黨甘肅地下黨的創始人王孝錫烈士,保至善烈士,任鼎昌烈士;創建並任中國工農紅軍第24軍軍長的赫光烈士。
一百多年來,平涼中學培養數十萬學子,大多服務於教育,科技,文化界,少數服務於軍,政界,商界。專家,教授成千上萬,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軍政界突出的校友有原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周仁山,原青海軍區司令員蘭仲傑少將。教育,科技部門僅我知道的博導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有幾十名。所以說,我的母校----平涼中學這個地處西北有一百一十年歷史的百年老校,是一個很不一般的學校!
2015/1/20於奧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