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林玫
人气:
3706
日期: 2015/1/24
中國人自古有移居海外的情況,過去以躲避戰亂、逃離苛政、尋覓生計為主。自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後,貧窮的中國人,尤其南方沿海地區破產農民,開始了較大量合法離開中土,到世界各地謀生。他們以“契約華工”,老廣稱之為“賣豬仔”等各種形式,漂洋過海到天涯海角,從事種植、開礦以及築路等等艱辛工作。
近代中國內外政治的各種變化,移居海外華人日益增加,加上原居海外華人的繁衍,使華社不斷擴大。尤其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許多國家因此開啟了有條件接受大陸移民之門。從大陸湧向海外的人急劇增加,華社規模進一步膨脹。
華人是有巨大固守民族文化習性的一群,不管老一輩文化較低的移民,或現代文化較高的新一代華人,他們從未停止過中華文化在海外紮根。從以往純粹為互相幫助、鄉親照應,幫會組織或“會館”的文字工作,到與本地華社,或與故土有關的商業、政治訊息溝通和傳送。同時出現抒發思鄉情懷,描述海外生活,品評故國時政,鼓動革新故國社會等等豐富多彩的華文文學作品。華人眾多的“大阜”出現華文報章雜誌,華文學校等等。不管居留地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如何,華阜文化狀況往往十分相似和接近中土,甚至一些故國已經改變的,在哪裡竟然如故。
由於海外華文作者處於與內地寫作人不同的環境,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他們生活的地方往往是中西文化交融最方便的地方,因此海外華文作者形成他們自身的特點。他們多一層對故國的情懷,對“熱愛祖國”的特別理解,更能體會中華文化之可貴,更能瞭解中西文化的異同,更能洞察故土的正誤,因而更能為故土提供多方面,有益,有建設性的真知灼見。
可惜近代中華民族長期不振,加上移民自身一些弱點,連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形象。長期以來西方普通百姓意識中,中華文化就是華人封閉勤勞,夾雜某些烏煙瘴氣的謀生陋習,特殊的食品,天書般的文字,難辨節奏、嘈吵不堪而“生鬼”的舞獅。中華文化優質、深奧內涵卻少為西方大眾瞭解,在較為發達的西方國家,相對於當地主流文化,華文文化是較小的一個板塊,不是主流社會尊重和關注的一個板塊。
不管中國大陸內政如何,近二十年來她富裕強大了,在世界政治、經濟領域舉足輕重,對外經濟活動出手闊綽,經常參與一些重大項目,起關鍵性作用。即使人民外出旅遊花銷之豪爽也令人咂舌,動輒可以帶動當地經濟活躍。大陸的富裕直接導致世界不同發展階段國家,主要出於經濟目的表現出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較高熱情,與中國在文化上的交流隨之增多。除了學術交流、設立文化學校等,常有電影、音樂、舞劇、花燈……各種介紹性、慰勞性文化活動。這些無疑增加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瞭解,有利建立中國的新形象,使海外華人文化進入新的一個較強時代。現代年輕人在國外已少有過去華人那種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其實約兩百多年前,中華文化在海外尤其周邊,有著與現代完全不同的強勢狀況。人們對她嚮往學習的性質及層次是完全不同的。
彼其時也,生於本土,融匯多元的中華文化是人類創造的各式文化中極具特色、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在東方曾是被敬重、仰慕與學習的文化,是多種東方文化的根。中華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政治、經濟、軍事、哲學、人文道德等等偉大思想。曾有“交融各族,威震海內,異方遐陬向風者冠蓋相望,結轍於道,爭先而服從”之勢。僅中華民族創造的漢字,就堪稱世界文字一絕。不但出現過範圍廣闊的“漢字文化圈”,至近代,科學仍證明漢字的優越性,它除了完美的藝術結構,更是訊息蘊含量最大的文字。科學界已認定漢字,比任何文字更適合今後科技發展的需要,必定會在今後人類歷史中繼續為中華民族及全人類的共同進步作出貢獻。
在目前世界政治、軍事、經濟、環境、氣候、糧食等等問題叢生。貧富差距、道德淪喪、恐怖主義……,以近代常用解決問題之西方模式,顯得應對乏力,似乎束手無策時。一些西方學者發出“運用2500年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思想是解決當今世界諸多矛盾的唯一辦法”的呼聲。這種探討性意見,表明了目前中華文化恢復更大影響的現象,也說明中華民族先人創造的固有文化才是各國學習、尊重的基礎。
試圖應用古代中國儒家思想,改進世界一些紛亂現像是一個好提議。這種對西方大部分學者或普通人來說,概念新穎,類同中國古代“克己復禮”的努力,在規範世界有序社會方面,做好了會有作用,但不會全面成功。就像宗教都勸人向善,而人類總是不能全部做到一樣!
那麼,中華文化會否替代源於希臘文化的現代西方文化,成為今後全面主導人類發展的主流文化呢?看不到這種替代的可能性。中華文化在人文方面的確博大精深,尤其“天人合一”儒家哲學思想,有宏觀指導意義。
但存在兩方面的硬傷,以儒學為核心的中華文化治理社會的思想是以“王道”為考量基礎的,很難替代以“共和”為考量基礎的西方核心哲學思想,此其一。第二,在支持現代社會奇跡般進步,快速改善人類生活狀況的自然科學源頭方面,中華文化尤其缺乏。今天的科學技術基本起源於西方的“實驗主義”,出現的華人科學家完全是在西方科學知識教育下出來的。
所以,歷史走到今天我們清楚地看到,人類社會主要是在現代西方文明引領下取得豐碩成果。
經濟強了無疑可以提高你的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使人們更重視你的文化。但是因此你的文化就成了主宰世界的文化是不可能的,這是兩回事。
我們不如現實地期待或努力以中華文化一些精華來改善我們對國家的治理!杜絕曾經嚴重輕視、丟失、毀壞可貴中華文化,只會猥瑣鬥爭的做法!使我們在經濟欣欣向榮的後面,不會難以清除甚至不斷蔓延頑疾,像病毒或兇惡的癌細胞那樣,隨時毀掉成果、破滅強盛之夢。
而這在中華文化中說來卻並不複雜,傳統中華文化認為:“政”者,“正文”也;“政治”就是正文之治,文不正何以國治?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弼士——筆者注)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可見中華文化早就認知了缺乏一個真正有效的“拂士”般的監督是不行的。而這點正是吾國最難做到或總好繞道而行,避而不做的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