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三中《决定》关于政改说了什么?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三中《决定》关于政改说了什么?

作者: 文扬    人气: 5924    日期: 2013/11/23


就像是石落浪起,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公布,关于中国政治改革步伐太小、力度不够的訾议,又再度掀起。

的确,从措辞上看,在政改方面没有突破性的改变。与经济改革方面众多新的“亮点”相比,这一边厢,阑珊依然。

很多年了,围绕中国的政治改革,保守派和激进派之间一直进行着拉锯攻防战。在长年的攻防战中,激进派形成了三个主攻方向:

第一个在市场方面,自称“自由市场派”的人士,以市场自由化为旗帜,主攻方向是“国退民进”;第二个在法治方面,自称“宪政派”的人士,以宪政和法治为旗帜,主攻方向是“法治中国”;第三个在民主方面,自称“民主派”的人士,以自由民主为旗帜,主攻方向是“实行民主”。

针对这三个方面,本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延续了一直以来的基本姿态——在三个方面的开放程度依次递减:

在市场方面,三中全会进一步放开,将市场的地位从“基础性作用”提升至“决定性作用”;

在法治方面,略有放开,在重申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大原则之后,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而在民主方面,基本上没有松动,也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在此前提之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可以说,这个差异性安排本身,就是本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改不明说的说明,也大致反映了保守派一方一直以来的应对态势。分析一下这个态势的内在理由,有助于理解中国政治改革的问题实质所在。

政治问题的核心,归根结底是权力问题,若撇除掉表层概念,直接深入到权力理论的核心当中,则有望得到一个关于中国政改问题的更为清晰的图景。

从权力理论上看,中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执政的政党手中,以一整套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为基础,本质上,这就属于一种典型的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带有强制性,可以统制一切,阻止其他权力对它的取代,也可以代替一切,成为唯一的社会权力。毛泽东在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讲过一段话,“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的一套,不能靠法治去治多数人,民法、刑法那样多条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了,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开四次会,解决所有问题”。这就是政治代替法律。

改 革开放,就是政治权力开始放弃对其他权力的代替,首先在经济方面做出退让,实现分权,其内在含义是:在经济领域,政治权力允许资本权力、经济权力等非政治 性权力部分地取代自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里,政治权力完全退出,任由资本权力和经济权力做大,甚至高于政治权力。

同理,政治权力在法治和民主方面的退让,也是一种分权,其含义是:除了经济领域,在社会领域,政治权力也开始允许司法权力、舆论权力等非政治性权力部分地取代自己。

这样来看就很清楚了,政改的最终目标,是中国权力格局的根本改变,从当前这种政治权力一家独大、其他权力臣服其下的“金字塔型”格局,改变为政治权力与其他非政治权力平起平坐、各自割据、互有高下的“石林型”格局。

的 确,这正是大多数西方社会中的权力格局。以美国为例,华府所代表的政治权力,只是权力格局中的一角,它与华尔街所代表的资本权力、好莱坞所代表的大众文化 权力、大型媒体集团所代表的舆论权力、名牌大学所代表的知识权力等,基本上就是一个平起平坐、各自割据、互有高下的关系。所有这些巨大权力的拥有者们共同 构成一个“统治联盟”,对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实施统治。

这就引出了关于中国政改的真正的问题:

1.

这样一个各种权力分立的“石林型”格局,是否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尤其是考虑到,无论在古代历史还是近现代历史上,每当中央集权崩溃,国家立刻分裂,社会立刻解体,中国还从来没有哪个时期长期稳定在一个分权平衡的状态。
2.

姑且假定中国有可能适应一个“石林型”权力格局,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人来填补政治权力退出后留下来的这些真空?政治权力的退出,如何在司法、舆 论、文化、知识等这些与政治领域密不可分的领域内进行?近年来的“大V现象”,很像是一个实验,让人们看到中国舆论场一旦遭遇篡权将会发生什么。
3.

还有一个新生的问题:被资本权力所主导的自由市场,如果不加管治和约束,市场最终将吞噬掉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面对这样一个形势,一旦政治权力全面退缩,谁来制约资本?谁来规范市场?谁来保卫社会?

综 合上述,中国问题总是复杂的,也是特殊的,以上三个问题,触碰到了在中国政改的深层考虑和采取保守态势的基本理由。关于中国政改,一味盯着共产党如何如 何、习近平怎样怎样,或美国如何如何、西方怎样怎样,看不出多少究竟。激进派方面的解释,长期以来一直围绕着“执政党贪恋权力”、“既得利益集团阻碍”、 “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政治的惯性”这几个理由反复打转,其实也早已被执政党的政治实践甩在了后面。

凡事都有表层和深层,从表层现象上看,似乎道理全在政改的激进派一方,但若从深层实质上看,保守派一方其实不无道理。本文替保守派一方亮出这些理由,也许会有助于讨论的深入。


2013年11月22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文章


巴尔的摩骚乱会让美国真正反省吗?

为什么要强调“一带一路”是“合唱”?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海军加速转型

“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兼与汪晖教授探讨“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揭开西媒言论自由的另一面

李世默和“周末政治”新范式

美古关系正常化:意识形态“墙战”走入历史

大国外交并不以软硬为标准

新世代攻占政治舞台

习近平的“中华版和平承诺”

提前为香港占中做个总结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