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居住在紐西蘭的香港人而言,他們同來自其他地方的移民一樣,對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一直魂牽夢繞,很多人每年都飛返香港,重溫那種獨一無二的情調,那里有許多的共同記憶。
共同記憶其中之一的蛇皮袋,也就是紅白藍膠袋,是許多香港人不會忘記的。這種膠袋的前身是一種紅白藍三色的帆布,上世紀五十年代,木屋區多見它的蹤影,掙扎求生的港人以它遮風擋雨。
至六十年代初,以這種帆布改造的紅白藍膠袋,成為香港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
到了七十年代,它的圖案又從紅白藍條紋演變為格仔,為了適應港人攜帶衣物食品返回內地的須要,紅白藍袋的底部還安裝上四隻萬向小輪,可以滑動拖行,一減搬運負重之苦。
那時的香港人以這一種巨大的蛇皮袋,帶上喇叭褲、鬆糕鞋、藍罐丹麥曲奇、人頭馬白蘭地、三個五香煙、縮骨遮、太陽鏡、紅花油等等,回內地送給親戚朋友。站在廣州火車站的廣場四望,幾乎人手一隻或多隻蛇皮袋,滿目皆是紅白藍三色。
內地改革開放後,蛇皮袋引進,成為大陸農民工及小商販心頭之好,因此得名「民工袋」,爾今大陸的蛇皮袋用量遠遠大於香港。
可折疊便於攜帶,容積很大,耐用又實用,是蛇皮袋的最大特點。
所以香港人喜歡,大陸人也喜歡,好的東西,實用的東西,是人都喜歡。
有人將大眾化的紅白藍蛇皮袋,演繹成為一種精神,她就是香港精神,紅白藍精神。
她代表正面積極,能屈能伸,經久不衰,箇中有艱難時世同舟共濟,建構家園的深意,也彰顯了港人講求實際同時又靈活多變的性格。
從蛇皮袋的經久不衰,可以聯想香港的政治現實,一個方案,一個制度,究竟好或不好,可行或不可行,究竟如何衡量判斷,當下各種意見都有,各有各的道理。
繼去年要求真普選雨傘運動之後,香港立法會以二十八票對八票否決了普選政改方案,一直以來聲稱獲得「大多數」港人支持的普選方案沒有通過,香港今後怎麼辦?是許多香港人心頭一大疑問。
近年香港的社會撕裂,對立情緒嚴重,將不同意見視為敵對,這將妨礙任何有關香港政治前途的探索與討論。
如何重振香港的蛇皮袋紅白藍精神,發揮正面積極,能屈能伸,靈活多變,尋找出香港人喜歡,中國大陸也喜歡,好的,實用的,人人都喜歡的方案?
對香港對內地都是一次政治智慧的測驗。
當年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妙想,是政治智慧較高的獨特設計,如何使它像紅白藍蛇皮袋一樣風行兩地都受歡迎,行之有效,那才是最高的政治智慧呢!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