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之三十五
三十五、再谈汉俳的象征手法
文/段乐三
2013年11月24日23时15分,林爽老师将澳门程祥徽先生写的无题汉俳发给我,隔洋传递欣喜。
其诗写道:“黄河浊浪高/轻舟一叶弄狂潮/波平景更娇”。读后,我拍案叫奇。25日11时09分,我向林爽老师告白:“此诗不但谙熟古体诗的韵律,符合格律写作汉俳要求,而且诗语流畅,意境深邃。高高的浊浪,多么像疯狂开发和掠夺的世人,只是醒者,如同坐在一叶轻舟之中,分辨是非,平静人生。”尔后,与程先生商量还是添个题目,叫《叹潮》或其他。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同题诗。
潮汐,是天地运动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有涨有落,有起有伏,本无人的思想,不受人的制约。叹潮,则是人们见到潮水之后,联系自己的心绪,也就是一种个人思想而发出来的感慨。借潮谈论时世,或者表达胸怀,这种借此说彼不直接说是论非的手法,就是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方便作者频生联想,针砭时弊时可指桑骂槐,歌功颂德时可借花献佛,让诗的含蓄美达到妙味无穷。
象征,如果用在篇章的个别句子中,只作为一个单词或词组出现,是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格,可以让句子增添联想。象征,如果用在表现整个篇章的主题思想,则是文艺学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大凡以诗谈论时世,如果直说,直言直语像说白话那样,很难出好诗,常常会味同嚼蜡。程诗批评世间狂人,不直说,把“黄河浊浪高”说成是“狂潮”来象征“狂人”,是作者对浪潮这种没有思想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来的感叹,读者自然会心心相印,联想到当今不惜破坏生存环境来谋取虚荣或私利的那些玩世不恭者。“轻舟一叶”与“波平景更娇”,就会更让人感知人间的风平浪静,才是人们需要的生活。
大凡以诗表达胸怀,非刀枪时际,而是和平年代人生正处在万般风情的环境里,如果用白话或喊口号来表达情感,写成的诗,此诗会让读者嚼之如骨,何以咽之?此种诗,读过一次,下次人们见了作者名字,也就不会再揭书页了。林爽老师借潮自叹:“黄河浪滔滔/一浪更比一浪高/海鸥展翅遨”。诗中,没有一个字在直言自己。熟悉她的人一看便知,海鸥,就象征她。她就是一只从神州飞向纽西兰的海鸥!她在异国,用爱心引导种族之间的融合,尽潜力考证纽西兰原居民的宗迹,无私念当环保天使,献热情为天下文朋诗友植树栽花。她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奉献,曾经得到英国女皇颁发的勋章。现在,她还在无休无止创造辉煌,在生活的大海中,踏浪迎风,不惧艰辛,心甘情愿当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鸥。
这次同题诗中,姜庆齐先生的诗,整体也是运用的文艺学的象征手法,表达中国人改天换地的气势。但是,“沧浪舞红旌”一句,其句中的“红旌”一词,却是修辞,用来修饰“沧浪”,象征弄潮人的颗颗红心。象征是用在写作手法上还是修辞上?看就看它是在作品的整体结构中,还是个别句子中。用在整体中的象征,我们称为写作手法。用在句中的某个象征词语,我们称为修辞。这一点,需要细细体会。
用象征手法来写作品,利于借题发挥个人的论世或者抒志。一种隐藏在彼物中的此人情感,经过不同水平不同阅历的读者解读后,所产生的美学价值,很有可能不会局限在作者的想象之中。
如果象征手法运用好了,引起众多读者不同联想,往往会给作品带来超越作者想象的魅力。
2014年3月11日
注:原载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版2014年5月20日C3版“先驱教育”专栏中。
(段乐三,湖南南县人,中国汉俳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俳百家诗人,风雅汉俳学社社长,当代俳诗诗人学会会长,中外首家《汉俳诗人》杂志与《风雅汉俳》网刊原主编。在国内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巴西、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报刊和出版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学术论文六千余件,有的录入学生课本与选为补充教材,有的当选为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有的被翻译成英文和日文,出版个人单行本53部与《段乐三文集》1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