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乐三汉俳知识杂谈之三十七
三十七、序成应良《秋韵》
文/段乐三
汉俳诗刊办成16开季刊之前,也就是2002年之前,有过五年试验过程。那五年,不定期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汉俳诗选,是我用铜版纸做成的彩印折迭式汉俳诗帖和借用《益阳科普》报办的汉俳专栏。作者虽然也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但因当时我在湖南省益阳市工作的原因,大部分投稿者为益阳市所辖各县(市)、区的诗友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成应良先生与我同地工作,相识10几年,也酷爱文化领域中的许多方面。但我编印汉俳,他并没借用这个近水楼台,直到汉俳季刊总第三期后,才耐不住缪斯女神的迷惑,终于向汉俳诗刊投稿了,同时还动员他的朋友写汉俳带给我。
他的汉俳处女作,是刊登在《汉俳诗刊》2002年第四期上的《农家乐》三首:
窗友变渔翁/塘边垂钓好专心/不顾汗衣襟
漫步进凉亭/林荫深处麻将声/扑克争输赢
餐桌摆草坪/红薯豆角柴火熏/家酒味更浓
这是三幅白描图,笔笔划划细细缕缕清清朗朗地,将城里生活的一群旧窗友聚乐农家勾画得栩栩如生。湖南省益阳市的农家乐办得风情种种、有声有色,尤其黄泥湖乡,几乎户户为营把山水修饰在自家责任地内。应良先生热爱自然,每每亲临其境之后,便有了如拾地芥的成批成群汉俳作品。
至今,才两年时间里,他就将自己的一部三百余首汉俳诗稿定名为《秋韵》,托我作序。算一算,这两年,平均两天他就有一首汉俳孕育出世。
这是什么样的写诗情结?这是哪里来的写作源泉?
他当过农民、工人、教师,做过益阳市机关干部,过去丰厚的民众生活和基层干部的职业作为,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他曾经出差去过杭州西湖,现在,便有《杭州西湖》两首回忆之作:
西湖水上游/三潭印月荡小舟/断桥把步留
桃柳情难丢/灵隐寺前烟雾稠/大佛笑悠悠
这是一些再随意不过的诗句了,就是这些看似不加修饰的平常句子,却能展示自然的写真画面。请看,第一首的尾句“断桥把步留”,稍稍地就将读者引入曾经有过的美好的儿女情长回味之中。第二首的尾句“大佛笑悠悠”,也是这样,信男信女来灵隐寺向着并无知觉的泥菩萨烧香鸣爆,是在表述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怀,热心肠的人,面对无知无觉的泥菩萨,一句“大佛笑悠悠”,神人一体,就使现实景象表现得吉祥更近人意。
日常生活,诸如购物之类也是他笔下生花的题材。如《超市购物》二首:
超市满琳琅/爷孙购物手脚忙/样样都想尝
楼下到楼上/南北杂货堆满筐/同把情意装
应良先生选择纵跨三代的爷孙进超市购物为题材,已给作品赋予了深厚内涵。超市在中国,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的产物,爷一代从贫穷落后的年代里走过来,从没有见过也不敢想过又何曾尝过的年代里走过来,走进超市,能够掂量着自己袋里的票子随心所欲购物,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孙儿赶上幸福时代,父母宠爱,更有爷辈娇惯得起,同爷爷走进超市,想要什么拿什么,这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作者没有明说,只在自己惯用的白描手法中把进超市人的行为和状态铺陈出来,结尾处也只稍稍作意,一句“同把情意装”,就揭示了诗的深层含意。
教师职业神圣虽是应良先生的过去,目前,他还在有形无形地做着教师的工作。这不,现在他是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的副会长还兼资阳分会的会长,可以说,资阳分会的多数汉俳写作爱好者,都是他宽容待人、耐心培养出来的。他的《粉笔精神》二首,几乎就是在白描自身:
洁白于一身/行走黑板变灰尘/知识传后人
终生做园丁/为育桃李献余生/身灭名犹存
哪怕是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同样在平白直述历史,同样让人感觉到在历史的教训面前应觉醒贪色惟名的不可取。如《吴三桂金殿》二首:
吴王掌兵权/贪恋女色陈园园/惹祸逃云滇
帝梦黄梁现/耗铜建起金鸾殿/殿在君不见
还有写人与自然的《窗台鸟窝》:
鸟窝垒花盆/窗台翠柳繁子孙/人来它不惊
还有写勤劳自食其力的自由胑业人员,如《补鞋小摊》其二:
莫道卑贱业/补旧如新客心甜/收的是现钱
还有写酒醉醉人失态让读者一乐的《醉》:
三杯醉者也/语无伦次胡乱批/一拱歪之乎
等等这些,白描近于工笔的汉俳作品,足已形成了本书的一种特色。
全集中,风雅之作虽不多,依然星光灿烂。又如《夜读》:
月色伴痴汉/春风懂得儒子艰/帮忙把书翻
今年,我在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的多次活动中,重复鼓励诗友勤写多写汉俳,争取平均两天有一首汉俳作品,至少周内不出现空白,要在数量中磨出质量来。并且,以示垂范,我向大家立誓,自己年内平均每日保证有一首汉俳向诗友们汇报。应良先生把我的激励付之行动了,所以,他的诗人情结有了丰硕之果,两年内就拿出了个人的汉俳集子。
有人要求写汉俳非阳春白雪而不为,置初习者的作品而不顾,我不苟同。因为我还没有见到过哪位高人不是从蒙学开始的,因为我还没有见到过哪位诗人的作品首首都是无纰无漏的。尤其是初恋诗神能像应良先生这样怀着饱满的诗情去创作,是难得的精神。熟能生巧,艺熟成精,常思常写的人,一定能创作出醒人警世之作。
《秋韵》是应良先生人生之秋的第一部汉俳集子,也是他诗的金色之秋的开始。
2004年7月30日·长沙
注:原载湖南《汉俳诗人》2004年第四期。
(段乐三,湖南南县人,中国汉俳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俳百家诗人,风雅汉俳学社社长,当代俳诗诗人学会会长,中外首家《汉俳诗人》杂志与《风雅汉俳》网刊原主编。在国内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巴西、新西兰、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报刊和出版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学术论文六千余件,有的录入学生课本与选为补充教材,有的当选为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有的被翻译成英文和日文,出版个人单行本53部与《段乐三文集》1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