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女主播海霞向臺灣柔情喊話﹕「灣灣,回家吧。」海峽彼岸壹電视女主持人陳凝觀馬上回應﹕「香香被家暴,灣灣不回家!」随即引發網友一連串充滿機智的引申發揮,其中有些留言的確令人忍悛不住。
個人覺得「灣灣」和「香香」之稱既有一絲親暱,有一點幽默,或者還有多少諷刺。
對待「灣灣」和「香香」的看法,令華人成為地球上對某個問題最兩極化的族裔。其水火不容之激烈令世人瞠目。
這使身在紐紐的我,想起不久前在YOUTUB上看到一則视頻,主流媒體對奧克蘭市比鄰而開的两間同名燒肉店進行採訪,嘗試去探究華人社會內部如何處理矛盾紛爭的文化。
這兩間店不僅店名一模一樣,菜牌也一模一樣,店主的姓氏也一樣。記者品嘗了两家的燒肉,覺得味道不相伯仲,繼而瞭解到两位店主是堂兄弟,但是朝見口晚見面互不理睬已經多年。洋記者想出一條妙計,為美味的燒肉頒發一面獎項。由於两店同名,意味著两位店主都要上臺領獎。記者希望制造一個機會讓两位反目的堂兄弟握手言和。
結果是两位店主都拒絕跟自己的兄弟握手!
「就為了一碟燒肉?」記者也無奈無言。
僅為一碟燒肉的蠅頭小利,仇可如此大,怨可如此深﹔况為統治的權力、名利地位乎?!一旦鬥起來、恨起來絕對比天要高、比海更深。
「灣灣」和「香香」,已經成為華人世界政治神經高度敏感點。稍加觸踫這两個G點,狹路相逢的不同觀點立場者,立即血壓飈昇,腎上激素分泌劇增。小則面紅耳赤激辯而致反檯割蓆,大則聚眾對罵甚至互毆撕打,刀剌咬耳,絕不留情。除了民間對立,官方在加大宣傳及壓力,採用更嚴峻措施的同時,也對非官方觀點作了相關的控制。
令人遺憾的是在許多華人親戚朋友友的圈子里,都發生了上述的衝突。不少友人嘆息對不同觀點意見的尊重和包容再也見不到了。如果統治者任由或者是操控一個民族如此撕裂,將會造成幾代人的永久對立,自我損耗凝聚力与創造力。失去年輕的一代意味著失去未來。而最終的惡果和損失還是必須由我們自己來承擔。
我們這般年紀的人都依稀記得,歷史上中國人打中國人有多狠,雖然許多國家或因宗教或因政治都經歷過動亂或內戰,也打過两場世界大戰。但从來沒有人像我們這樣,打了這麼久、死了這麼多人都不收手,繼續打下去,甚至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的。箇中原因十分復雜,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彼此之間總是以敵我區分甄別之,發生了意見不同、觀點對立和争端衝突,一開口就定對方的罪,而且是絕無可恕的死罪。一個又一個的「敵人」就是這樣制造出來的。
「君欲取之必先予之」,欲取之物最珍貴者,莫過於民心!要取得民心,就先要給予一些東西﹕「曉之以義,動之以情。」民心來歸,父慈母愛,兄友弟恭,還有哪個孩子不回家呢?!
或許從我們的DNA里就缺乏仁愛寬恕,不懂得妥協宥諒。就像大街上那两間同名的燒肉店,為了一碟燒肉斷六親絕血脈,同胞兄弟如同陌路之人。
看在別人的眼里,何止是奇葩,簡直是不可理喻。
讓我們在紐紐一起為灣灣和香香祈禱吧。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