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在张劲帆的文学理念中始终占据一个关键位置
何与怀
张劲帆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普世价值的坚守,在他阐述文学理念时,便表现得最清楚不过了。
2001年9月“劲帆作品讨论会”之后,张劲帆写了《文学片想》一文(《澳洲新报》,2002年7月20日;2009年6月28日再发表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就会上提出却没有深入讨论的一些问题,梳理了一下,表明自己的观点。
关于“玩文学”,张劲帆说,如今这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有些作者爱标榜自己写作只是为着好玩,没有认真当回事,他不赞成这样的创作态度。他说,文学固然有娱乐功能,包括自娱和他娱,但是它还应该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早在一千多年前,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里就把文学创作提高到无与伦比的高度。曹丕贵为皇帝,居然把文学看得比他的皇位还要来得珍贵久远,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理由视文学为儿戏呢?
关于文学与政治的问题,张劲帆说,有的人一谈到涉及到政治的文学作品就嗤之以鼻,认为那不是文学,好象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自己文学水平的高超。这实在是不加分析,一篙子撩倒一船人。问题的关键不是文学能不能反映政治,而是怎样艺术地反映,也就是说要通过可信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化的语言,深邃的立意来反映政治。事实上,不论中国外国,自古至今,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作品是反映甚至是强烈反映了政治的。这些作品往往关注到社会的本质问题,视野开阔,开掘深刻。政治不是贬低了这些作品的价值,反而是增加了其价值。
关于写什么与怎么写,张劲帆并不认同这个时髦的说法:“写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写。”他说,文学史上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主要是靠了真切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对澳华文坛来说,许多作者有相当好的写作基本功,但是作品始终没有什么突破,在他看来,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没有把握好“写什么”的问题。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写,缺乏对生活的提炼,不讲究立意,纵然有再好的技巧也是抟沙建殿,立不起来的。
2011年,新州作协与澳华文学网、《联合时报》共同主办了又一次“劲帆作品研讨会”。这是一次特别的研讨会,在网上进行,长达几个月。其中两位主要脚色——主持人田地及被评论人张劲帆的交流文章,很值得回顾一下。
作为这次劲帆作品讨论会的主持人,田地2011年6月21日首先发表《我看劲帆》,抛砖引玉。文中说,在十年前的劲帆作品讨论会上,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劲帆写作特别认真,大概在悉尼文坛是最认真的一个。他跟劲帆在一些文学观念上不一样:他写作品就是为了好玩,张劲帆则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很看重作品的立意,或者说社会性,所以经常写的是一些大题材,是比较严肃的主题。
是次网上研讨会接近尾声时,出现一个高潮。2011年8月17日,张劲帆发表《关于“文学承载什么”的思考》,三天后,田地发表《我的文学观(也答劲帆兄)》。他认为,真正的、永远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普世价值也是一种政治。他赞同“文学是一种宣泄”的见解: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文学是白日梦。白日梦是什么?白日做的梦——也就是在清醒的状态下做的梦。那梦又是什么?是一种宣泄,是一种转移,是一种满足,是一种调解。或者,一种潜意识的浮现。
田地文字轻轻松松,不时调侃一下。张劲帆则就像田地开场白说的那样,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很严肃地写了《文学观问题再探——兼答田地兄》(2011年8月24日)。
张劲帆认为,作家们需要保持警惕,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然而,普世价值是存在的,绝对不等于一种政治。他说:人类的价值观的确是处在历史变迁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价值观,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历史是人类知识和道德观念不断积累的过程,过去与未来有着继承关系,有嬗变的部分,也有相对长久的部分,甚至有无法变动的部分,这些无法变动的部分便可称为普世价值。比如,人的生存权应该得到人类自身的尊重,不可以随便杀人,如果连这一点都可以否定,那人类都无法存在了,遑论文学。我们也不能因为人类价值观会有变化就否定任何信仰的追求。就像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关系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达不到绝对真理就放弃对相对真理的追求。即便是在文革那样人妖颠倒的时代,官方意志成为主流价值观,但是在人民中仍然存在着人类的良心,譬如张志新。如果说因为所有的价值观都会变化,所以对文学来说都没有表现的意义,如此一来,这个世界就没有是非可言了。文学是审美,是非则是与审美相关的事情,真善是美的,假恶是丑的。如果文学完全无关于是非,那也就与审美绝缘了。试想,读者对贾宝玉与薛蟠形象美丑的判断,难道不是与他们人品的优劣相关吗?
关于“宣泄”,张劲帆说,其实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内在的东西向外界倾吐,而不表示外在的纯客观描写。倾泻必包含情感,有情感就有倾向性,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作者写作是否真的能做到完全不包含自己的价值判断呢?张劲帆表明他持怀疑态度。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作者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全写到作品中,必对生活素材有所选取有所剪裁,选什么不选什么,想表达什么,本身就会包含作者的价值判断,读者也可以从你的作品中读出你的价值判断。张劲帆说他看鲁彦周编剧、谢晋导演的表现右派生活的电影《天云山传奇》时,看到女主角用板车拉着生病的男主角在风雪漫天的山路上艰难跋涉的场景,眼泪唰唰直流,心灵强烈震撼。杨显惠的《告别夹边沟》中有一篇《上海女人》也是这样震撼人心。一个上海姑娘千里迢迢到甘肃劳改农场寻找未婚夫,最后执意把冤死的未婚夫从沙堆里挖出来,把骨架背回家乡。这样美好的人性,这样震撼人心的文字,当然是文学,涉及了政治,但更重在写了人性的美好。张劲帆对“作品表达了爱憎就不是文学”的观点不以为然。他问:到底什么是文学,文学难道与感情无关吗?文学难道是远离现实生活的空中楼阁吗?难道只是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吗?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是非,作家没有是非,没有爱憎,又哪里会有感情能够感动读者?
(《文如其人:实在认真坚守信念的张劲帆》之五。写于悉尼封城防疫期间,2020年5月10日定稿。)
更多
与怀
文章
|
|
|
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
|
杨恒均博士的意义 |
|
何与怀:一场人为撕裂澳洲社群的“盛举” |
|
就是要人人自危,全民互撕 |
|
何与怀:也谈“澳华文学的黄金时代” |
|
保卫文学:从夏志清评张爱玲两部作品谈起 |
|
何与怀:十字架下的圣女 |
|
那一湾定格了的崇高的母体乡愁 一一 纪念余光中先生 |
|
|
|
何与怀:一周年了,让我们记住 |
|
何与怀 | 那颗曾经划破夜幕的陨星 |
|
何与怀:四十年四角爱恨情仇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