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除了海洋之外我最鍾意的去處。
不少紐西蘭的林子都修有步道,草木青翠葱郁,蔭可蔽日,繞行其間,偶見枯木上長有木耳,有的已經長成變得乾硬,有的初生象果凍一般在風中微微顫動。
採回清洗晾乾,可与金針、冬菇配走地鷄蒸之,或者煲湯,也可加蘋果、紅棗煮成甜品。
木耳有色無味,跟甚麼食材一起煮,除了口感滑軟,味道都差不多。華人迷上木耳,可能是看重它的降低膽固醇与壯陽的療效,多於它作為食材在餐桌上的表現。
洋人稱木耳為「猶太人的耳朵」,不入菜却入藥。十六世紀的西方藥典中就記載木耳加牛奶煮沸,或用啤酒浸泡,小口飲之可治喉嚨疼痛。
紐西蘭各地可見木耳,原住民毛利人稱之為Hakeke,只有在食物極端匱乏時才不得不吃它。
但是木耳在北島塔拉納基(Taranaki)却被尊稱為「塔拉納基羊毛」,「愛格蒙黃金」還有「黑金」。
一百五十年前,一位矮小的華人周祥(Chew Chong)在當地山林里發現了木耳,開始收購這種無人問津的野生真菌。
當地人形容周祥一頭白髮,留着两撇長長的海象鬍鬚,步履蹣跚,一年四季都穿著「三件頭」西服和圓頂硬禮帽,還戴着輕便的短袖,有時也很中國化地穿著四分之一長的真絲絹絲的外套配搭黑色長褲。
來自廣東開平的周祥跟他的同胞不一樣,會講流利的英文,腦子里有本生意經。他駕着裝滿茶,糖,麵粉,錫方坯,農具,燈籠,煤油和各種兒童玩具的馬車,四出收購木耳,東西賣光了,馬車也滿載木耳而歸。
歷史學家Don Drabble曾經花費了兩年半的時間研究周祥這個人物。
他發現周祥在一八七零年代出價两英鎊收購一磅乾木耳,而到了一八九零年代最高出價達十英鎊一磅乾木耳。
從一八七二年到一九零四年,他出口了八千四百噸木耳,支付了三十萬英鎊收購費。在高峰時期,塔拉納基地區從出口木耳獲得的收入要比牛油還要多。
當地的歐洲移民和毛利人,依靠向周祥出售採集的木耳所得,讓孩子上學和吃飽飯,甚至還可以支付土地稅与農場的開銷。當地人常說是木耳使他們免於貧窮与匱乏。
周祥異國情調的外表和善良風趣的性格,使他成為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神奇人物。許多人把見到留辮子小老頭的馬車這一天,當作一個送錢遞貨上門來的喜慶日子。
在奧克蘭北郊普霍依(Puhoi)也可以發現周祥的蹤影,小鎮歷史記有他收購木耳的故事。他的馬車從塔拉納基跑到奧克蘭,一路風塵的艱辛茹苦可想而知。
周祥還是紐西蘭乳品業的始祖之一,他製造的優質牛油獲得紐西蘭第一塊金牌。這個善良、勤奮、慷慨的中國小老頭還曾在一八九零年大流感中用針灸免費救治許多患者。
讓枯樹上的木耳變得比牛油還值錢,周祥化腐朽為神奇的故事,在紐西蘭特別是在塔拉納基早已成為一段傳奇,而且迄今留存人間。就在去年,塔拉納基還特地釀製了一款「周祥啤酒」(Chew Chong Saison),他的八十五歲的孫子Brian,五十三歲的曾孫、區議員Murray以及二十二歲的重孫女Phoebe都應邀試飲這款據稱可以品出「夏天的味道」的新酒。
每在林間見到木耳,就念及先僑澤被之種種,彷彿隱約可聞周祥的餘韻歷時一百五十年仍在縈繞迴響,領略到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一股腹郁芬芳,還有許多歷史的回甘。
(溫馨提醒﹕紐西蘭極之重視環保,各位讀者即使發現木耳,也請尊重与愛護大自然,適量採集,同時注意勿傷及週邊植物。紐西蘭可採集的野生植物還有西洋菜、野韮菜、栗子等等,但只適宜作為一種興趣好奇的滿足,僅取少許,享受過程即可。切忌貪婪過度,掠奪性、破壞性採集是最令當地人厭惡和反感的。)
更多
扭转乾坤
文章
|
|
|
為過去爭吵將使我們失去未來 |
|
二選一還是貨比三家 |
|
行走雲端的紐西蘭防疫 |
|
封城日子怎樣過 |
|
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拿到通往自由的門票 |
|
我們都是《魷魚遊戲》的參與者 |
|
紐西蘭抗疫政策的三個版本 |
|
為紐西蘭之子拍的電影 |
|
Britomart火車站和Te Komititanga廣場 |
|
在紐西蘭打疫苗 |
|
不要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
|
孤島不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