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微懂
人气:
5464
日期: 2018/11/18
从垦丁到池上,先遥望台湾海峡,后近看巴士海峡,再面向太平洋。一路风景如画,与纽西兰有得一比。
鹅銮鼻公园
鹅銮鼻(Cape Eluanbi),为台湾最南端的岬角,又名南岬(South Cape)。其位置于屏东县恒春镇,为中央山脉尽处台地的最南端,隔着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
鹅銮鼻之名来由,众说纷纭。其中垦管处广传的说法如下:「鹅銮」可追溯于南排湾族语,意为「船帆」,因该地西侧香蕉湾有颗形似船帆的石头,因而取名「鹅銮」,西侧大石被称为船帆石;而「鼻」在台语中意旨物体突出而像鼻子的部分,即为岬角之意(如:猫鼻头),因而得名鹅銮鼻。台湾日治时期之文献上,此地名亦常以片假名书写为「ガランピ」,或汉字「鵞銮鼻」。
从鹅銮鼻看大尖山所呈现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海,即是是垦丁国家公园的标志。
蓝天,白云代表着垦丁终年晴朗温暖的气候,青山,碧海则说明垦丁是兼涵山海景胜的国家公园。
鹅銮鼻旧称「沙马矶」或「沙马矶头」,原为排湾族龟仔甪社(Kuarut)之领地。其地形为珊瑚礁隆起之台地,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地势险要且沿岸多珊瑚暗礁,由于地处巴士海峡与太平洋交会之处,往来渔船频繁,其海下之暗礁险恶甚之。
清同治六年(1867年),美国商船罗发号(又译罗妹号),于鹅銮鼻西南方约15公里的七星礁触礁沉没,船长亨特(JW Hunt)夫妇偕同船员水手14人游至狮龟岭(今龙磐草原一带)上岸,因误闯龟仔甪社领地,而被原住民误认为侵略者,而杀害之,仅一名粤籍水手逃生,受当地居民帮助辗转送至打狗英国领事馆,促而使中美双方签订南岬之盟。但也因清廷在台消极治理之作为,并称:「告以生番不归地方官管辖,嗣后请饬外国商人谨遵土牛之禁,不可擅入生番境界,以免滋事。」,埋下日本企图占领台湾的野心。
清同治十年(1871年),琉球渔民因遇台风,而漂至八瑶湾(今满州乡九棚-港仔一带),因船毁坏无法独力回国,而深入异地与高士佛社的原住民起了冲突,而54名琉球人进而遭原住民杀害。而日本为此为借口,起兵讨伐原住民,引发两年后的牡丹社事件。经历两次大规模外国渔船触礁案,清廷无法坐视不管,首先于琅峤猴洞山(今恒春市区)兴建县城,定名「恒春县」;再者委托英国皇家学会的毕齐礼(Michael Beazeley )勘查恒春半岛地貌,寻求兴建灯塔的地点,后于现今鹅銮鼻灯塔处,以100块银元向龟仔甪社购买土地,兴建灯塔。
在1982年成立鹅銮鼻公园,以鹅銮鼻灯塔为主体,规划出邻近五十公顷的风景区,后又划为国家公园管理。
鹅銮鼻灯塔是一座位于台湾屏东县恒春镇垦丁国家公园鹅銮鼻的灯塔。该灯塔一度被认定为台湾最南端的标志也是照射距离最远的灯塔,后被台湾最南点地标取代。最初落成于1883年,并经多次重修,现今建物为中华民国政府于1962年重修建成。
灯塔结构
塔高:21.4公尺。
塔身涂色・构造:外观漆白,顶层外有环绕阳台。
灯高:56.4公尺〈以高潮面至灯火中心计〉。
灯器:大型4等旋转透镜电灯。
灯质(频率):每10秒白明光1闪。明1.0秒,暗9.0秒。
光力:1,800,000支烛光。
公称光程:27.2浬。
明弧:234度-099度但在距离该塔15浬内234度-266度为陆地遮蔽,不见灯光。
非非洞,珊瑚礁隆起时形成的裂谷,再塌陷而形成的洞穴
龙盘公园
位于佳鹅公路旁的龙盘公园,是一处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灰岩台地,也因为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裂沟、渗穴、石灰岩洞等奇特的地形景观,而使此地被列为垦丁国家公园的四大景观之一。由于地形辽阔,面向广大的太平洋,尤其一登上海崖,视野开阔,一旁的绿地、眼前广大的海景、远处碧绿的青山及抬头那清澈的蓝天伴随着朵朵白云,都不吝啬的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美丽风采。另外此地晚上无光害,四周无屏障,是观星的好场所,更是难得可同时欣赏日出与日落的特殊地点。
夏天时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并时时可见到垂直升降的小云雀鸣唱迎宾曲,令人心旷神怡。徜徉在辽阔的草原上,可远眺曲折有致的海岸,陡峭的崩崖,此外日出绚烂的彩霞,以及夜晚耀眼的星空,更是久居都市的您,难得见到。
风吹砂为东海岸鹅銮鼻与佳乐水两游憩区之中间站,距鹅銮鼻约7公里。
其临近地区皆属珊瑚礁岩,惟独此处因地层为红土及沙的混合物,经雨水和风力长期的侵蚀而为沙的来源。夏天雨季时洼地雨水汇集,冲沙顺着地形流向海洋而为沙河,白沙由台地边缘垂直滑泻约70公尺至海岸而形成沙瀑。
冬天东北季风盛行时,将沙沿崖坡吹送至崖顶,如此两种逆向搬运作用,而造成风吹砂之特殊地形景观。本区砂丘连绵总长1,500公尺,宽约200公尺,分成南北两条,呈带状发展,走向东北至西南,沿狭长洼地分布直达船帆石后方之台地。
目前因为佳鹅公路的开辟及林务局种植木麻黄,以致沙源流动受阻,逐渐为蔓生植物覆盖,昔日沙石漫天,宛如置身大戈壁的情景,已不复见到。
佳乐水
佳乐水地属满州乡,初名佳落水,系闽南语译音而来,意即瀑布。民国64年蒋总统经国先生莅临巡视,取安和乐利之意而赐名「佳乐水」,并为无名之瀑布赐名「山海瀑」,名山胜景经伟人赐名后,已为家喻户晓之风景区,游客骤增。
由于濒临浩瀚的太平洋,砂岩和珊瑚礁久经强风和海浪的侵蚀,雕琢出各种不同形像的奇岩怪石,例如海蛙石、兔石、球石、方格石、蜂窝岩等,绵布于二公里半的海岸,令人赞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本区动物景观资源丰富,在海边岩石狭缝及洼地内海岸边可见到五彩缤纷,成群嬉戏的雀鲷、隆头鱼科之热带鱼,另外龙虾、九孔、笠贝、弹涂﹝俗称花跳﹞等海洋生物数量亦极丰富。
由于沿岸为黑潮流经,水急浪高,大型洄游性鱼类多,为海钓的最佳去处。每年二月至四月雨伞旗鱼群集,四月至七月为虱目鱼苗盛产期,沿岸塑胶筏穿梭不息,和蔚蓝的海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风光。
出火景观
出火是恒春半岛著名的地质景观,储藏于泥岩层中的天然气从裂隙窜出至地表,经点燃后而形成的天然景象,故名「出火」。位置在恒春东门外约100公尺处,经由县道200线可达,距离该条公路甚近,常有旅客于此驻留观赏。目前,出火已被规划为特别景观区,隶属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所管辖。
聚落形成
「出火」一名,原指这一带散居着排湾族的聚落地名,不单是景点名称。最早当地人的先祖移居至此,观察其特殊的地理景观后,加以命名并口耳相传,最后才由汉人记录下来。其后衍生出火山、出火溪等来命名当地的山水,如清.屠继善《恒春县志》中描述:
出火山,在县城东五里,三台山之左。 《尔雅》:『大山宫,小山霍』,此实霍也。为县城入射麻里、赴内山之路。路岸穴孔如碗,火即出,无烟而焰;焰高尺余,阴叆天可见。投以草木,则烈而烬。火移徙无定处,然相去不远耳;冬、春有,夏、秋无。沙土石,皆青黯色。山下有溪名出火溪;源细而流长,行六、七里,会龙銮潭西北流入海。据《采访录》:『近年火少见』。士女往观者,谓寻火而得,则吉;否则不吉。居民以此占否泰也。
但是形成出火的位置并非固定,过去出火聚落及山火桥的位置均与目前之景点不同。现在的出火聚落位于出火桥附近,日治初期则可能位在桥南侧出火溪河畔(下游又称为山脚溪)。
鹅卵石海滩
据原住民介绍,这一带原本没有鹅卵石,是几十年前的一两周时间内突然出现的。
曙光公园
西元2000年1月1日,在这片海滩上举办了千禧迎曙光音乐会,当时的盛况同时与25个国家连线转播,可以说全世界的目光都落在太麻里的这片海域上。自此之后每年在这里举办的跨年活动也成为了台湾一年一度的盛会了,而这片海岸也因此得名「千禧曙光纪念园区」。
太麻里排湾族语为「Ja.Bau.Li」,太麻里排湾族有一说,当时看见太阳由东方海面升起,即以此为名,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即日升之乡。在日升之乡迎接第一道曙光,现在已成为全台指标性的跨年活动之一,园区内的设施也日趋完备,有散步步道、休憩亭台,甚至还有沙滩排球场,并且设置了「曙光纪念墙」与「曙光纪念碑」。
台东的海岸以宁静的海滩,清澈的海水闻名。这一片绵延数里的蔚蓝海岸,颜色一层碧绿一层湛蓝,加上灿烂阳光,颜色漂亮到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