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有情 时代色彩 岁月不老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微尘有情

时代色彩 岁月不老

作者: 微尘    人气: 8791    日期: 2019/3/15



—— 郭志明从艺六十年回顾展

历史上南汇这块热土出过不少书画艺术家,到了近现代这种书画乡风愈演愈烈。为反映时代色彩,南汇人民如火如荼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各个书画门类,无论油画、水粉、木刻,还是传统的水墨等技法,在南汇都有精彩的纷呈。我在南汇博物馆策划几期当地书画家的展览时,有位老艺人的名字时常被提起,他就是现旅居新西兰,年已近八旬的郭志明老师。虽无缘相识,但不久从收藏界的好友处看到他的指墨画,于是心中留下了这位前辈的作品印记。在往后的几年里,又陆续看到他其它门类的作品,慢慢地对这位前辈的印象加深扩大,直至见到了本尊。瘦高个子,不善言谈,是位谦谦君子,这种气质也与我心中的印象吻合。但几次相见,气氛总不浓不烈,也不提展览,也不言捐赠。这种礼节性的交往一直延续到我接近退休的那一年。这年他结束探亲即将离沪返新西兰的前一天下午,来馆与我道别,未遇就在门卫留下纸条,道出想捐赠作品的愿望。不久碰到知情的好友,才了解到前辈一直有此心愿。而每次来博物馆,由于他那种处世低调的品格,担心他的作品博物馆是否能收藏,这次被朋友激励,到临走时才鼓足勇气表达了出来。

 

郭志明,1942年出生于上海南汇。59年起参加工作,在南汇新场、宣桥等地乡校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在那里也开启了他一生津津乐道的儿童美术教育历程。在偏僻的乡校一人教过语文、算术、美术等课程,甚至有好几年担任过多复式班的老师。繁重的教学工作,有了一颗热爱儿童之心,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从学生的成长进步中得到了乐趣。特别是每堂美术课,成了乡村小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期盼和体验。这种影响力直到几十年之后,当年的学生搞老同学聚会,原来的班主任老师可能不请,教画图的郭老师一定得请。回忆往事,郭志明老师曾说,不管教美术还是其它学科,首先得有一颗爱之心。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学习的方法,创新的理念,做人的道理。要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老师。这也许就是也快年过花甲的学生们,直到现在没有忘记这位可敬可亲的美术老师的原因。

当得知他62年开始就参加市里的展览,可当时还在乡村教书,就问他的美术技能和艺术素养是从哪里来的。原来一直喜欢画画的他,与一群同样喜欢美术的同龄人亦师亦友,常常一有空与吴进才、张大伟、姚懋初、陈汉文、许金馗等切磋艺术。此期间通过鲁兵,又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浙江美院全山石教授。除了几次上门请教之外,更多的是通过书信往来,接受这位艺术大师的亲授。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关系虽有断续,但一直保持至今。他说在乡村教书每当假期,就喜欢往周浦、惠南、新场等地走,与这些朋友一起写生、去市里看展、创作与参展投稿,探讨着用美术手段反映时代、歌颂社会的发展。

 

随着在市里频频得奖,地方上的名声越来越大,72年被正式调到县文教局,专职从事创作与辅导全县青年美术骨干的工作。从此如鱼得水,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丰收季。19737577年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它们是《一盏明灯》、《一堂珠算课》、《伲队长》,《大寨田里小愚公》。参加市展的作品有《书记送茶》、《老师的假日》、《喜丰收》、《丰收樂》、《贴心人》、《人勤春早》、《战友》、《华国锋在泥城》、《授奖》、《接班人》、《喂鸡》、《喜讯》。还有指墨画《小事一桩》、《鹰》、《全十美》在全国美展崭露头角。纸版画《爷孙俩》、《采莲时节》和连环画《采梨时节》在全国美展也占一席之地。在这个火红的时代,受他辅导的南汇青年才俊丁旭光、金祥龙、袁银昌、范葆国、邱建军、朱泉林和陈保华等,也脱颖而出,纷纷在市级以上展览中得奖,在上海市郊形成了个十分醒目的群众书画群体。为此更多地得到了朱国荣、江南春等市里老师和领导的关爱,上海的农民画于是先在南汇崭露头角。

 

1978年受县领导委托开始筹建南汇少年宫,开始辅导儿童画创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极其需要一个友好的国际大环境,开展民间文化交流就成了那个时代的外交策略,而儿童画更显和平友好的姿态。南汇少年宫的建立,南汇儿童画的创作于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郭志明老师又回到了儿童中间,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美术辅导经验,在儿童身上必定会结出硕果。果不其然,在之后的几年里,他辅导的儿童有几百幅作品出国参展,並得到十多块金牌和银牌及优秀奖,其中一次在参加芬兰许文盖市的“我的故乡”国际儿童画展中得了三块金牌,一块银牌,一幅优秀奖。为此芬兰许文盖市市长专程到上海,假座市少年宫特意为南汇得奖儿童颁奖。获金牌的朱小晶小朋友在颁奖仪式上被芬兰女市长抱起亲吻的瞬间,被定格在对外民间交流的史册中。南汇的儿童画在上海文化界引起轰动,少年宫在南汇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送孩子去少年宫学画,找郭老师辅导成了当时南汇的热门,儿童画一时成了美谈。在美国、土耳其、波兰、瑞士和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国际儿童画展览比赛中,南汇的儿童画也每次载誉而归,把金牌、银牌收入囊中。国内的各类儿童画展,南汇少年宫自然成了获奖大户。有一年,市美协在上海美术馆大厅举行儿童画现场表演,来自南汇少年宫5岁的黄怡婷、6岁的曹立行、10岁的高跃君等小朋友,现场表现指墨画、实物拓印。当天出席活动的一位市女领导,当场兴奋地抱起黄怡婷,满场欢欣介绍。

 

当时就有人求教他辅导儿童画成功的秘诀,他坦言作画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成功就得不断创新。为参加国际儿童版画,八十年代初年他探索出了版画的一种新表现手法,他命名为“纸板画”。郭凤超、孙菊英、朱玉娥、谈笑蓉、尚思颖等一批儿童率先在国际展上成功。郭凤超的“人欢鱼跃”在土耳其获得金牌;谈笑蓉的“喂鸡”在波兰获得金牌。王滔一幅7米多长的纸板画作品获得了全国展的特等奖。他探索的纸板画的技法一经推出获得成功,引得中外业界竞相效仿。过了不多年,在国际儿童画大展上,这个画种渐渐蔚然起来。追根溯源,郭志明老师在儿童画领域又为中国人在国际上创造了个第一。南汇少年宫儿童画在国内国际屡屡得奖,而且表现手法丰富,为此天津人美《中国儿童画》杂志不惜篇幅予以报道。

 

1985年郭志明老师被评为上海市首届文汇园丁奖。他还先后得到中国妇联、团中央、中国美协颁发的园丁奖,徐悲鸿奖学金基会主办的园丁杯奖,徐悲鸿奖学金奖。荣誉纷纷而至,而轮到一次有比例的加工资时,他却榜上无名。他独特的美术教育方法,得到了全市的认可,他说他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足够了。不久他愉快地接受市教育局的委托,根据教材为全市中小学设计配备几何体、石膏像、静物、国画、版画、剪纸、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用具等教具。中小学美术教育配套教具第一套标准在他的手里完成了,标志着南汇少年宫的美术教育在上海儿童画领域领先的地位。

 

2003年,退休后的郭志明老师来到奥克兰与女儿一家团聚,开始了海外旅居生活。闲不住的他很快融入了当地的艺术圈。开讲座,办展览,作创作演示,一下子在当地名声鹊起。中国水墨的韵味,中国指画的神奇,不仅满足了当地华人思乡的渴求,还引来了洋人的青睐。前来切磋技艺的、求合作办展的、上门拜师学艺的,一时门庭若市,仿佛回到了少年宫时代。当年10新西兰的中央一台专为郭志明拍专题片“指墨画的故事”。接着连续几年中,新西兰的二台、三台、四台和中文台都为其拍专题片。2005年由中国中央台及纽西兰政府联合拍摄“中国人在新西兰”,他作为唯一的艺术家入选。现在是新西兰华人文化艺术中心的名誉主席,新西兰中华文化艺术学院的书画家、教授,新西兰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的专职副会长,新西兰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他的作品被各阶层的人所喜爱,国会议员、总理、市长、企业老总和领事官员,以及洋人艺术家。更具民族色彩的指墨画、水彩画尤其受欢迎。 他说年龄虽开始退休了,艺术生活却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可谓艺术之树常青,岁月永不老。

策展人:郭南凯写于浦东夏梧堂,时在乙亥初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微尘有情 文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李金坤:蘇侯祿先生楷、草書法簡論

随想-大器免成

微尘随想-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首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揭晓

新西兰钞票上的人物是谁?

胡弦作品选

魏子人印象

首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艺术收藏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陆犇先生出任海外部副部长

属兔人2019年运势及运程详解完整版

精彩【丝路驼铃】不老的传说.永生的凤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