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恐相逢是梦中──返乡散记(二)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漫笔人生 - 若缺

犹恐相逢是梦中──返乡散记(二)

作者: 若缺    人气:     日期: 2005/8/4


                              二
                  仁川机场与我的韩国学生久别重逢

    这次回乡途经韩国仁川,与我的一位韩国学生重逢,那景那情久不能忘。
    1995年也就是我退休的前一年,到韩国岭南大学讲学一年。在那里,相识了不少韩国学生,课上、课下我们师生相处得很和谐。在我的一般印象中,韩国学生很好学,既懂礼貌,又对老师敬而远之。也许学习汉语的热情促使他(她)们总愿意课下跑到我那里,请教、聊天,促膝谈心。甚至我讲学结束归国后,他(她)们中的一些人去中国旅游或继续深造,还要到我家看望甚至住在我家里。在后来的日子中,我们跨国师生还一直保持着联系。自我退休移居奥克兰以后,我们才逐渐失去了联络。
    我从奥克兰出发回乡前的那个夜晚,突然接到一个长途电话,那熟悉的声音漂洋过海:那语调,还略显沙哑、哽咽,“老师,你好!”一下子我就听出那是我的韩国学生沈贞姬的声音。她告诉我,她现在在汉城的一所大学里学习“对外韩语教学”;她还说,听说老师回国,路经仁川,非常高兴;一定让我们在仁川机场出关,她要去机场见我们。因为我们乘坐的那班飞机要在汉城时间早晨六点半就到达,让一个女孩子那么早从汉城赶来仁川机场,实在于心不忍。然而不管怎么劝说,她执意如此,我只好说等到了仁川后再联系。
    那是沙尘暴波及韩国后的第二天清晨,当我们从仁川机场出关,初春的寒冷时时袭来还真有些凉意。老伴催促我赶紧给沈同学打电话,当我找到电话亭接通她的手机,就听到她那兴奋和略显焦急的声音:“老师,我已在路上,有些塞车,您在大厅等我。”不到十几分钟,就见一位少女急冲冲地向我们奔来。几年未谋面的异国师生在这种场合相聚,实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握手,我们迫不及待地问候,我们分秒必争惟恐失去机缘的拍照留念。就连与我们同行的女儿和我的外孙都被这场面感动,她们也很快就熟悉了,我的外孙一口一个“韩国阿姨”地叫着。这时,我女儿提议找个地方,边坐边聊。沈同学领我们去了一家机场里温馨的咖啡厅,在这静谧幽雅的环境里,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相互述说别情,也倒是一种境界。她告诉我们:她已经结婚,她的丈夫(也是我的学生)在釜山找到一份不错的外贸工作,专门和中国做买卖,因为太远不能来看我们;她还说,她现在在汉城读研究生,学成后想去中国工作,以她的汉语专长,做对外韩语教学,以便沟通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在交谈中,我们都为又通畅了对方的消息而感到特别高兴。
    这位韩国学生,是我和老伴去韩国那一年里认识最早,接触最多的一个学生。原本她的汉语水平在他们班里不是最好的,但她那种刻苦、好学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当初我的住处离她们学生宿舍不远,她经常去我那里问问题,聊天;每当这时,特别我老伴总要给她“开小灶”,细心给她讲解,帮她练习发音。久而久之,我们的师生关系更亲近,就连她的父母、姐姐来大邱探亲时,她都专门领来见我们。我还清楚记得,在韩国的时候我老伴的生日那天,一大早沈同学就来敲门送来一碗热腾腾的海带丝汤(据说这是韩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和生日蛋糕;再出门一看,外面挂满了鲜艳的气球还用不太熟练的汉字写着“祝老师生日快乐”等字样的色彩条幅。想想当初她还是一个稚气未退,充满幻想的女孩儿。几年不见,如今,她显得更成熟,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汉语也说得更加流利,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信心,作为老师怎能不为自己的学生高兴!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两个多小时过去,又该分别了。
    在入关处,我们师生举手劳劳,恋恋不舍;互道珍重和祝福。远远的还听到她那哽咽却清晰的声音:“总有一天,我会和我的丈夫去奥克兰去看望老师,等我们!”
当我听到这意重情深话语的刹那间,内心里并不是过来人那种“天下伤心是别时”难忍的痛楚,更多的却是舒心的宽慰和对来日的企盼!(待续)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漫笔人生 - 若缺 文章


一个老叟的元旦感怀

漫笔人生序

梦游故园

听雨

犹恐相逢是梦中──返乡散记(四)

犹恐相逢是梦中──返乡散记(三)

寫在<暈船人的海>前面的話

拉提琴的女孩儿——一篇虚构的故事

犹恐相逢是梦中──返乡散记(一)

有感于童心音乐会

拥抱自然 —文化精神杂谈

奥克兰雨中行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