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读者来稿
说幸福
作者: 吴晓毛
人气:
日期: 2006/4/7
林语堂先生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这句话,我私下体味好久,感到它确实意味深长。
幸福是什么?在许多人眼中,或曰位高权重,或曰家财万贯,或曰金屋藏娇,或曰锦衣玉食……其实,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切身感受,鞋子的大小,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别人所不知的,当然就是秘密了。
明代的魏忠贤,位至“九千岁”,权倾朝野,可谓红极一时。在世人眼里,他似乎非常幸福,而实际上他常常因陷害忠良而心惊胆战,一听上书弹劾便吓得尿湿了裤子,最后落得个发配充军、半道上自杀的下场,他哪有半点幸福可言?
由此可见,幸福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个人体味。一个富翁,可能无聊空虚得直叹“穷得只有钱了”;一个春风得意的人,也会因诸多“不可兼得”而直喊“活得
好累”;那些对生活灰心失望者,即使整日披金戴银、美味佳肴地过清闲日子,也常感叹“活得真没意思”;整日里红粉相依、情场得意者,也会叫嚷“烦死了,别
理我”……。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有幸福的环境,却不一定有幸福的感觉。
难怪有一位学者说:“幸福和幸福感不是一回事。”浑身臭汗,小腿肚子青筋鼓暴的挑夫,歇肩于山间松林,饮一口白酒,嚼一把花生米,草帽扇凉风,优哉游哉,幸福溢于眼角眉梢。
乡村教师,身居陋室。然明月窗下,一卷在手,神游八极,同古今名士交谈,赏妙笔佳句如饮醇醪,其乐融融,谁能知晓?
作家钱钟书曾说:“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的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有了不幸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
幸福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同步,它总是钟情于所有心地纯洁的人。对于念小学的儿童来说,幸福就是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不论是富豪的儿子还是穷人的娃娃,
那笑脸都是一样的灿烂;对于饥寒交迫的旅人来说,不论你是养尊处优的高官,还是终日劳碌的耕夫,半碗稀饭,一块烤红薯就足以令其眉开眼笑。幸福的意义原来
随生存的环境而变,所以,古往今来的智者,皆懂得以不变应万变来保全自身的幸福。“不变”,在这里就是不贪,不奢,不乱方寸,不忘根本。对任何事物持一个
通达、明智的态度,守住做人的准则,守住心灵的贞洁,从而真正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胡长清,青年时代坐拖拉机进城乐颠得
合不拢嘴,当上副省长后却非名车不坐,他一变,幸福就离他远了;身为北京市副市长的李润五,当老百姓时骑自行车,当大官后还骑自行车,他不变,幸福就长留
心中。
幸福确实是一种秘密,愈体味愈觉得其妙无穷。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