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45岁那年刚刚到任湖州知州没几个月,就因“乌台诗案”被押解京师,在狱中关了几个月,审讯结果,被判处“徒二年”的刑罚
起事的原因,还得从苏轼赴任湖州后,给神宗皇帝写的一份“谢恩表”说起.这本来是例行公事
其实说苏轼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是一种误解,怎么可以因为苏轼针
此次遭贬黄州,用“死里逃生”来形容并不为过.他在御史台的狱中就
应该说,这变化了的一切,都深深震撼着这位不寻常同时也具有平常心的大家的灵魂.沉重的苦难并没有摧毁诗人苏轼,他依然胸存浩然正气,仍然以儒家进取之心自勉自励,与此同时他更从佛、道思想中追寻身处逆境时的自我精神解脱.
苏轼“流放”黄州,近五年光景.这一时期的创作在风格上显然有了很大变化
这一时期苏轼的创作,无论是诗,是词,是文,都会令读者产生一种持久的心灵震撼和共鸣.如词作中的那首小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沙湖道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写起,却使我们品味与领悟出诗人于生命逆境里
词的前面有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小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写雨中。开篇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下片写雨后。头三句是一个层次:从时间上说,乃是雨停初春的傍晚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为一个有灵魂的生命个体,无论在顺境或逆境的生命流程中
注:所谓“乌台诗案”
宋朝一直延续着前代的司法制度,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关.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认为中央的监狱都集中在大理寺不太妥当,遂在御史台亦建立了监狱
更多
文化杂谈 - 若缺
文章
|
|
|
畅饮菊花 情话重阳 |
|
亲近艺术 远离庸俗 -----观看中国辽宁芭蕾舞团演出有感 |
|
民族的七夕节 |
|
端午话屈原 |
|
视竹为友的文化传统 |
|
别有深情一万重---谭可文书画展观感 |
|
“才高八斗”与“学富五车” |
|
文化史上有个“竹林七贤”(下) |
|
文化史上有个“竹林七贤”(上) |
|
半山绝句当早餐 |
|
说苏轼和文同友情的一段佳话 |
|
谈庄子的“忘其所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