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谈萧萧的山水诗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万水千山总是情——谈萧萧的山水诗

作者: 陈剑文    人气:     日期: 2006/7/29



    我的足迹也曾踏遍中国的大山名水,但我却写不出一首象样的山水诗来。或许,我见到的风景使我双眼疲倦,便只有感慨万分的缘分而没有细细咀嚼的份。当同样的风景,墨染于青年诗人萧萧的笔端,却如潺潺细流满怀奔泄“飞流直下三千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好一部《中国画册》!气势磅礴,是诗家的大手笔,我由衷地鼓舞。
    我与萧萧交往已多年,但一直未能谋面,那时我还在广东省东莞市工作,而他还在湖南的一个小镇。彼此间的真诚,成就了一对好朋友。后来他以一个流浪歌手的潇洒去了他乡,几乎在同一时间,我也抛弃了八的铁饭碗到了珠海,不同的生活环境不泯同样的执着追求。我们频频的书信问候从未间断。在不同岗位上都在苦苦经营着令我们贫穷与消瘦的诗歌。
    对于山水诗歌的艺术魅力,萧萧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诗歌精粹及融汇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诗美境界达到现实与意象相结合的最佳状态。他在山水诗的创意上另辟蹊径,力图发展属于自己的风格。请看他的《桥都水城》:“打开绍兴/便是一把檀香扇”,一开篇,他就能让读者的思维如翩翩蝶舞进他的感观世界,“风则江上渔歌满船/烟柳可是从杏花村/走来的绍兴妹/提一竹篮春天”,如此细致的白描更加深了读者印象,领略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佳境,这一个“提”使整个“春天”都生动起来,但他马上笔峰一转“一坛绍兴老酒/更消客人魂”。涌入读者的血液、读者的心。可想而知,谁去了绍兴,都会“乐不思蜀”哩。
    萧萧山水诗的走向,作为这个特定时代,是无法停留在表象的阐述。他所能包容的人生内涵,虽不算什么真理,但足够延伸成他自己的命运的写照。“你从线装的传说里走失/前无去路,后有弓弩/我不是年轻的猎手/是另一只迷途的花鹿。”他不是兴灾乐祸地弯弓搭箭,而是想象自己是它的同伴去作为一种安慰,具有深厚的同情心,于人生于世态,这是多么神圣的尖锐啊。所以,这个天涯浪子在目睹一些悲剧之后,情感滴落生长自己的故乡,在《水乡掠影》中,借助了古代诗人马致远的一首词曲,写出了更新更浓意境,也算是他古为今用的典范。他比喻“枯藤是老树的手指/握住的依是一些故土”,这是多么咄咄逼人的乡愁呵,而且惊心动魄,“如归来的游子/在村口老树上啼血”,可“小桥成水乡的手臂/牵引两岸的风景”,厉害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高潮后,紧接着诗人展开想象翅膀,“炊烟被远方的呼唤折断/谁家的狗叫着夜归人”,写尽了游子离乡背井的辛酸情情,因了这无奈,才有更多期待的精彩。
    萧萧可能变为只有生活而不是学问技巧才可以造就的诗人,所以他更善于捕捉民俗乡风。一只老妈妈的《小背篓》让他一见倾心,“一个传统的造型/让娃儿的童年睡进去了/让湘西的风景睡进去/让山民的歌谣睡进去/让游子的乡情睡进去/小背篓/就沉甸甸地了/让老妈妈的背/至今弯曲/如山里的石拱桥”。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在这轻松朴实的诗句中一览无余,甜美而纯净。
    作为一个肩负“拯救民族文化”责任的诗人,萧萧对山水诗的探索是挖掘其与历史的渊源,通过表象构造,展示它的恢宏与沉重。为此,他毫不犹豫地将一望无际的诗情敞开,“站在/上下五千年之间/抚摸历史的伤口/血流如注/覆盖长城内外的稻香/覆盖我们的视线”(《长城怀古》)。即便是如此令诗人感到一种揪心的所有日渐贫脊的文化,他仍最终以特有的自由奔放的诗风达到平衡与解脱,“小镇别在山女发间/有关小镇的传说/全部泡在/八仙们的茶杯里”(《泉溪小镇》)。
    事实上萧萧的诗,乡土气息浓郁,他更喜欢自然,喜欢春天。与萧萧书信往来,感到他是多情的,但绝不滥情,“燕子之翅从远方驮来三月/渔歌夹着腥味沿小河而下/两岸笑声/生动了一本春天”(《三月》),在这里,春天如他的诗集一样品味无穷,那笑声自是诗体中跳动的文字,他轻松地驾驭它们,他否定诗歌淀积太多杂质。
    萧萧又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说过他所有行为决不允许有损诗歌的神圣!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在诗歌事业旅途中,他从未要求回报什么,但希望他的行动能得到理解与共鸣,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而且诗歌本远非某个人决择,“一曲高山流水/自伯牙的手指间泻下来/那么多听众/独子期听懂”(《谒古琴台》)。他更多的诗歌宁静致远,聚真情于心尖爆发,从不修饰做作,他敢于深入风景的古髓吸取营养滋润他的诗歌,这些诗歌所给人的是“维纳斯”般的美。“一城瘦如湘女的传说/沿湘江的水流传下来,楚楚动人/其实,雁城是油纸伞撑出来的/多雨多小河多烟柳的雁城/多小巷多石拱桥多舟子的雁城啊/令你走不出王船山的一卷典故”(《忆雁城》),这阵痛的回忆,使诗人心潮澎拜,击掌而歌亦虎口滴血。于是,他的诗歌有时就象一把锋利的锥子---钻心。而当他的足迹躇踌于江南留连往返时,他的赞美仍多于伤感,“淡淡的雨/一片走动的音乐/竖起便是界碑/一半南方/一半北方/汲水少女用一腔温情/打捞井底朵朵江南”(《忆江南》),他的耳朵谛听到雨声也是一曲妙韵,而且可以辨别南方与北方,江南雨落进井里,如一朵朵的鲜花,诱惑少女们不惜用一腔柔情打捞,实在美不胜收。这些珠玑般的诗句,没有亲身体验是根据本不可能写出来的。还有“茂林修竹/花般少女/惊飞/一只唐诗宋词咏就的白鹭”(《江南》),则道出了江南悠久的历史,他非常珍惜这么美丽的景致,深怕会像白鹭一样惊飞,稍纵即逝。紧接着,诗人又通过《咏西湖》再度将江南秀色摆上读者游客的餐桌,活色生香,“总以为/西湖是一杯/淡淡的江南名茶/谁知,浅饮则醉”。记得有位评论家说诗人都是矛盾的复合体,看来这话不错!
    可以说《中国画册》是一只大蚌,每一面几乎都有珍珠闪烁,有边鼓敲击灵感的的震撼,让你敢爱敢恨。当我跟随《中国画册》这位向导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使我失眠的日子接踵而来,那些低吟浅唱,碰疼了我的思索和不同的命运。翻开中国地图,凡是萧萧笔墨所到之外,都有能让我的眼睛以光明,跳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也许正是他所追求的硕果。
    综观青年诗人萧萧的山水诗歌,不难看出他偏重于中国传统诗人的骨胳。从对生命(人本)体验中出发,上升为精神形式与本质并达到某种辉煌。换言之这是他与中国诗歌传达血统血脉相承的,而不是游离的。他更急迫地面临着向构造博大的新的诗歌体系进军,将有可能成为当代山水诗歌的代言人。愿我们满怀信心期待他的新奉献!

                     1993年元月于珠海民富花园
                 ——原载《世界华文诗选萃》.萧萧主编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文章


茅 屋

人与鬼的传说

像飞鸟一样存在

秋天绽放女人花

春天上面的手术刀

我是我从未遇到过的那个家伙

斜坡上的救赎

深 渊

破 开

在天堂门前遇见了爱

采 青

为春天守夜的人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