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西兰华文作协 :漫说中华民族 (二)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漫说中华民族 (二)

作者: 林慧曾    人气: 5250    日期: 2019/5/15



……之後進入鼎鼎大名的夏文化時期,中國第一個皇朝——夏朝即建立在這一時期,約為公元前二千一百年。在此同時期,在黃河流域的下游即夏的東邊,從公元前五千五百年到四千年存在一個青龍崗文化區,發展到公元前約一千九百年叫岳石文化,她們也就是所謂東夷文化或鼎鼎大名的商文化。商人西去滅亡了夏朝,後來又被夏的後人周所滅。所以夏,商,周(包括春秋,戰國)三代近兩千年完成了華夏民族集團第一次一體化的歷程。在這一歷程裏我們民族大醬缸裏主要有黃帝的後裔,炎帝的後裔,東夷殷商的後裔,還有次要的周邊民族如;北荻,西戎,南蠻。他們形成了以後發展壯大成爲中華民族(漢族)最早的基本民族集團。

五,中華民族(漢族)的發展

爲什麽叫漢族,不叫唐族宋族明族。漢族一詞的字來自于中國歷史上有426年歷史的西,東兩漢皇潮。這個皇朝是由上述血統純正的華夏後人建立的,她是一個廣闊而強大歷時長久影響深遠的大帝國。以致其朝代之名被用於這個國家裏民族之名,直至現在。

漢朝時期人民並不自稱漢人,即使漢朝以外的人也把他們稱之爲秦人。東漢開始出現漢人之稱,但所指意義比較狹小。据史學家研究,把中原的人稱之爲漢人起于北魏。以東漢亡于公元220年計,三百年之後漢人才出現在後世傳記等書中,作爲對漢朝後裔,對中原人的稱呼。例如:公元550年渤海人建立的北齊第一個皇帝文宣帝,他的兩個皇后爭權,其中李皇后為中原人,婁皇后為少數民族;有人想歸政于李皇后,文宣皇帝的母親不同意,她說: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這説明如李皇后這樣的中原人已被稱呼為漢人了。

其實在以後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其他血統的民族融入,那些被融入的民族,很小的可能連名字也沒了或者本來就沒有名字。而作爲龐大的主幹漢民族來説,吸納包容了這些民族,血統變化了,文化上也會互有影響,可是民族的名字沒有變也不會變了。

史學界把中華民族(漢族)發展擴大分爲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期;秦以前,以炎黃兩帝最初形成的華夏係爲主干。夏,商,周三代到秦統一中國近三百年,東夷的全部,南蠻中荊吳的全部,百越的一部分,西戎,北狄凡近中原者多被融合(秦本身屬西戎)。

第二期;漢朝到南北朝,五胡亂華期間。這時以秦擴大後的華夏係為主幹被融合的有:匈奴,氏羌,東胡,西南的苗瑤,南蠻中的百越等有些部分有些全部。華夏後人在後期已被稱爲漢人

第三期;隋,唐,五代,宋元期。這一時期以五胡亂華之後的華夏係為主幹,被部分或全部融的有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諸族。中原華夏主幹仍然被稱漢人

第四期;明朝至民國,承接元以後更龐大複雜的華夏漢族融入的民族有滿族,蒙,囘,藏,羌,苗,瑤,傣等等,基本形成今天中華民族之宏大格局。

六,炎黃子孫,華夏,中國,中華民族

以上我們對中華民族形成之簡單歷程了解之後,再通過具體名詞的解讀深入認識一下有關概念。

炎黃子孫;据《史記》記載,炎帝姓羌(同姜),又叫神農氏,年代比黃帝還早。部落原居黃河上游陝西中西部的岐山,後順流遷徙到黃河中游。其部落精於耕種,交易,音樂,始創醫藥。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西方學者認爲他稱帝時間是公元前2697年,其部原居陝西北部黃陵縣橋山。后也順流向東南遷徙到黃河中游。相傳文字,曆法,算術,服飾,貨幣始於黃帝。

炎黃兩帝的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曾有殊死一戰,炎帝部落被打敗部族融入黃帝部族。黃帝又與三苗首領蚩尤大戰于涿鹿,傳説黃帝以雷獸之骨擊打夔皮之鼓戰勝了蚩尤,黃帝部族更成了黃河流域最強大的部落聯盟。史學家認為黃帝的姬姓又是華夏的嫡派。所以應該說漢人最初最純血統來源於此。炎帝之羌姓次之,是最早加入華夏係的。後來蚩尤的三苗部族也部分融入華夏係比炎帝又次之,所以中華民族稱之爲炎黃子孫

華夏;的古字,華夏以現在的話來説其意為花部族的人,花是黃帝部族崇拜的圖騰,是黃帝部落自稱的族名。現代印第安人的部族有許多就是以動物或植物為他們的崇拜物和族名的。如綠葉族黃樹族狼族雄族等等。所以黃帝一族在遠古時代以花為圖騰及族名也就不足為奇了。黃帝一族是勝利者,新加入者如炎帝族人也以華族自居了。

是人的意思,是自稱。原始部落常以自稱,如臺灣原住民中的太摩族,太摩就是的意思。字上半部表示人頭,中間的字分開后就變成一雙手,下半部則是一雙腿。所以合起來華夏就是花族人的意思。數千年來中國人有許多稱呼如秦人唐人漢人,而中國人來自華夏則千年不變。

中國;談到中國這一概念,奧克蘭知名文化人穆迅先生指出,中國這一概念是不斷變化的,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其含義有着巨大的差異。從古代僅指集結居住的中心、族群主要繁衍生息的地域或各強大王朝掌控而無精確認定、籠統模糊的疆域。到近代,清朝後期中國才有了明確的人文政治內涵以及相關明確的疆土地域範圍,有了現代國家的嚴格含義。

外國人常以中國即中央帝國之意來證明中國人的自大;歷史上是有統治者或其他人以爲中國真的是天地閒的中心,但也是他們地理概念的無知多於純粹的自大吧。中國之稱來歷久遠,古代黃河中下游漢人先祖集中繁衍生息的地方人煙相對稠密,相對于四面的人煙稀少很自然以爲他們的地方就是中心。他們那知道地球這麽大而且還是圓的。這些知識歐洲人不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嘛。商朝把他們認爲居於中間位置,他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方大邑商稱爲土中中土,對周圍各族稱之爲。商代甲骨文還沒有,到周朝的金(鐘鼎文)文纔有。這兩個字是相通的,是指城邑。周初武王,成王時就出現了中國一詞,當時是指天子居住地域邑,與京師之意相同。後來擴展到泛指黃河中下游等中原地區,又指夏,商,周融為一體的民族。春秋時代中國兩字,又是文化的概念,如夏變夷者夷,夷而進入中國則中國之。此後歷朝常以中國自稱,外族也以此名稱指中原這塊土地上的國家。隨着地域人口不斷增加中國所函的地理感念也越來也大,明神宗時羅馬傳教士利瑪竇[Mathew Ricci]在他的札記中已有“Ciumquo”(*此可能就是明代中國兩字的發音)Ciumhoa(*此有可能就是明中華兩字的發音)兩字,說明對我國稱之爲中國已很普遍。而且發音跟現在已很相似。中國兩字用於與外國簽訂條約,最先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中俄《尼佈楚條約》。既然國家訂立條約也用,説明中國的概念已很明確。

中華;中華一詞起于魏晉,是從中國華夏中各取一字而成。也含尊貴之意,古時皇帝天子也對其尊禮備至的官高學淵之士就自稱衣冠華族,而後來中華就擴為對有此豐富文化的民族和他的文化的稱謂。如:唐太宗說他成功的

原因是自古皆貴中華,濺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這裡中華是指一個民族。公元382年東晉十六國時,前秦想攻打南方的東晉,宗室符融諫曰:國家本戎狄,正朔會不與人,江東雖微弱僅存,然中華正統,天意必不滅之。這裡中華之意也含文化。當中華用於指地域時與中國相同或僅指中原地區,如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有: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歸我者永安于中華,背我者自竄于塞外

中華民族;民族一詞是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日本造的漢語詞句,一般指歷史悠久穩定的族群共同體。中國從日本引入後更復合出中華民族一詞。原僅指漢族,後來擴大為整個中國境内的所有民族。1913年西蒙2232旗的王公開會一致決議聯合東蒙反對庫倫獨立(可見蒙古如無外力何至與中國分開!)其宣言云:數百年來,漢蒙久成一家,我蒙同是中華民族,自宜一體出力,維護民國。所以近百年共同反對外部侵略更促使中華民族涵義包容的廣泛化。梁啟超說:凡遇一他族而立即有我中國人之一觀念浮于其腦際者,此人中華民族一員也。所以凡滿洲人今皆中華民族之一員也。中華民族一詞的出現是現代的事了。

通過以上了解基本對中國及其民族的發展有了一個粗略的概念。可以說地球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歷史悠久,分分合合,內鬥不斷;融生於鬥,鬥促進融;圍繞主幹,不斷壯大;最後卻成了一個血緣複雜難以分割的民族和國家。而且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這麽折騰,混到今天不但沒有亡沒有衰,近幾十年來還逐漸看到她的起色,而且強盛與富裕的曙光顯然已在視線。這不能不説是我中華之福也。

七,結語

中華民族的開化應該説是比較早的,在世界上大多數民族仍處化外夢寐之時,我們已有老子的世界觀,孔子以禮治國的哲學,孫子的兵法,三國的謀略以及我們先民熟練的農耕經濟等等,他們的思維已是何等的複雜發達。可是幾千年的歷史分分合合,無數英雄鬥智鬥勇、殘酷殺戮、競逐中原,可憐百姓無所適從不免也沉積了不少難以清除的習性和污垢。幾千年前對華夏民族就有蠻夷滑夏的評價;源自女真的金朝世宗皇帝說:燕人自古忠直者鮮,遼兵至則從遼,宋人至則從宋,本朝至則從本朝,其族詭隨,有自來矣。又說漢人性奸,臨事多避難等等。當然對於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這些弱點實在是苟且求生無奈的結果啊。

我們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們首先會是一個大陸性的國家,我們民族又很早就建立了一個周密穩固的專制制度。由於這種位置及制度的約束而過早背負了不少沉重的包袱,凝固了我們民族向前進取的才華智慧,使我們一方面固步自封同時又不思進取不善吸取學習。特別是科舉制度的長期應用,使我們民族的智慧精力幾乎全都放在純粹擺弄文字辭藻之上,我中華民族擺弄文字之純熟精巧,玄妙深奧,其作品絕非很多現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可比。而搞自然科學的人卻少之又少,尤其在促進生産力發展的科學技術方面。當然這種情況百年前已開始改變,並出力猛追,近幾十年出現多位理科諾獎得主,除了學術理論,在實際應用的各行業科技水平也得到充分的掌握和發展。二十世紀與西方相比各個領域大中華都屬後起,有些落後很多。到二十一世紀已有一些領域開始與西方處於同一起跑綫上。中華民族應在今後與世界其他先進民族的同步競相發展中重新步入先進的行列,今天我們已有了這種主客觀的可能性。

所以筆者認為,今天任何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都是波浪形而不可能縂是直綫上升的,總會有起伏和沉降。中華民族產生幾千年後至今不衰,而且還是今天世界強大民族之一,現在又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還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從世界人類發展歷史看到一個特點,那就是人類文明發展速度的突變,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我們的先人用了百萬年以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先人們只是把文明從簡單的磨製石器,骨器進化到燒製陶器和簡單的紡織;從依賴自然的漁獵採集進化到畜牧農耕;從血緣群婚進化到族外群婚,對偶婚。然而從傳説中的炎黃兩帝到有史跡文物可稽的夏,商,周三代,再到現在的中國僅用了四千多年的時間。而我們的民族緊隨人類文明的前進步伐進入了今天的電子信息時代。與前者的百萬年相比後者的四千年所佔的時間比例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就在這薇不足道的時間裏人類卻有難以想象的突飛猛進。而在這突飛猛進之中除了科學技術之外更可貴的是社會制度的人性化,今天的人民比過去享有無可比擬的得到法律保障的廣泛權利。可以預見將來人類發展的速度將更快,人們除了能得到更加先進的物質生活以外,將可以生活在更加人性化更加寬容公平的環境之中。

今後我們中華民族所面對的挑戰將是科學技術生産水平的提高,能源的發掘,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和為適應這些發展而必須的人民素質的提高。素質的提高則包含文化科學知識,民主意識以及學會如何與世界其他民族的了解和融合。       (全文完)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纽西兰华文作协 文章


【新西蘭華文作協】辭秋疏歲月,飽露傍家園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红发帕克小姐的一堂课

原创:没有性别的神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同桌

【紐西蘭華文作協】星閃鳥安眠,詩韻裹粽香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老街畅想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隘口小道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诗七首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那个花开的午后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波斯王后》后记

【第一届珂珂文学奖获奖者选集】风雨小白楼

奥克兰的雨——乐活记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