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运动主义和秩序主义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运动主义和秩序主义

作者: 文扬    人气:     日期: 2011/5/17


今天是五月十六号,凡是有过文革经历的当代中国人,都一定还记得“5.16通知”这个事情。持续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就始于那一天的政坛大地震。

西方历史学家眼中的中国文革,正如剑桥现代中国史其中一册的书名所表达的,属于“革命内部的革命”。本来你1949年的共产革命已经胜利了,共产党已经夺权了,新式国家建立了起来,旧的社会被进行了改造,一切都已达到了目标。突然之间,自己没事找事,非要在已经坐稳了江山的革命党内部再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大革命。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1966年的“5.16通知”,就是这么说的。

正所谓“政治就是划分敌友”,如果说19世纪末德国政治哲学家施密特是这句名言的理论家,那么20世纪中国的毛泽东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家。原本无事的太平天下,突然就要从上到下逐级揪出“正睡在我们的身旁的赫鲁晓夫”,然后让这些被制造出来的新的“敌人”和“我们”之间进行惨烈的生死斗争。在毛泽东看来,这就是革命运动,而一个崭新的美好世界将在这种不断进行的革命运动中诞生。

45年后的今日中国,已经很少有人还会认同这种近乎疯狂和荒诞、企图靠破坏性的运动来创造新世界的“革命信念”了。同一个中国共产党,连名称都不改,地位也不变,居然就天天高喊“稳定压倒一切”,转为坚信只有靠社会和谐才能建设美好明天了。

都是为了“现代化的美好明天”,到底是通过不断的革命运动来“跃进”那个光辉彼岸,还是通过稳定的变革逐步改善当前的现状?面对这个天字号的世界性难题,中国人很生猛,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把这两种可以分别称之为“运动主义”和“秩序主义”的道路完整地实践了一遍,而且都是极端的方式,前三十年极端的运动主义和后三十年极端的秩序主义。最让全世界叹为观止的是,都在同一个执政党的领导之下,还都在同一套社会主义理论当中。

两相比较,西方国家却不是这么干的。当年一场犹如火山爆发般剧烈的法国大革命,同时催生出了坚持大革命信念的运动主义和抵制革命、维护传统的秩序主义。两种主义,两个阵营,谁也没有消灭谁,谁也没能偏向自己的极端。如华勒斯坦所说:“1848年世界革命时期,实际上只有两大阵营:秩序党阵营和运动党阵营,分别代表着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若借用法国大革命时的专门术语,前者被称为左派,后者被称为右派。

大大不同于中国的是,在西方国家,伴随着左派政党和右派政党的轮流执政,坚持运动主义的左派逐渐接受了一些秩序主义的稳定和有序理念,坚持秩序主义的右派逐渐接受了一些运动主义的变革和创新理念,两个阵营越来越融合,最后甚至出来了一些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极端的道路必然导致非此即彼的大摇摆,融合的道路可以导致各取所长的小调整。历史的启示,昭然若揭。

从“5.16通知”引出关于运动主义和秩序主义之些许联想,以为记。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新西兰联合报》文扬时评 文章


巴尔的摩骚乱会让美国真正反省吗?

为什么要强调“一带一路”是“合唱”?

“一带一路”倒逼中国海军加速转型

“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兼与汪晖教授探讨“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揭开西媒言论自由的另一面

李世默和“周末政治”新范式

美古关系正常化:意识形态“墙战”走入历史

大国外交并不以软硬为标准

新世代攻占政治舞台

习近平的“中华版和平承诺”

提前为香港占中做个总结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