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茶 :才看“琅琊榜”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手机里的茶

才看“琅琊榜”

作者: 穆迅    人气: 5245    日期: 2017/12/7


才看“琅琊榜” 穆迅 电视剧“琅琊榜”上市时引起轰动,我没在意,不就是个网络古 装戏吗?两年后闲着无事忽然想起 这出戏获奖无数,飞天、金鹰都捧 她,恐怕并非无功受禄。不妨翻出来看看到底是哪路神仙。 看完我得承认这部戏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神侠古装戏。(对不起, 金庸的戏不管是新版旧版都没看 过)让我吃惊的是原本应属烂剧型的 脚本竟然有人写得如此认真。严密的故事结构,无不信服的 逻辑推理, 柳暗花明的情节设计,被迷惑了的包袱陷阱,一茬接一茬,令人目不 暇接。更让我 想不到的是此剧居然还有正能量!爱国,忧天下,无私, 怪不得连串的花环紧着戴。 我知道,也许这是有心,涂点儿红,锦上添花。 和家里人聊起“琅琊榜”,女儿笑我痴呆,都啥时候了才看。我 倒觉得无所谓。眼下电视剧无非 就是那几类:不是膏药旗乱晃,就是 纶巾红袖,要不婆媳儿婿吵做一团,质量有好也有坏,早看 晚看都不 耽误。这不,现在看“琅琊榜”似乎也不过时。 不知怎的,“琅琊榜”看后冷不丁的让我想起千年前的元曲来。 此小曲来源于民间,只供草民消 遣娱乐。“低俗”“浅白”是这类艺术 的卖点。上层士大夫们从来不屑正眼相看。可是元朝时期再 有学问的 汉人依然归为劣等人,科举制度的废除更使文人们断了前途。无奈之 间与草民厮磨相 处,倒也尝出小曲的味道来,于是关汉卿之类放下身 段将小曲重新锤铸,终于练就出举世闻名 的经典佳剧。这就叫生正逢 时,没了蒙古人的压迫,怎会出得来“窦娥冤”? “琅琊榜”不是旷世珍品,却有着“窦娥冤”之类 的相似命运。 虽不将你入另册,可跑道却是越来越窄,即便手里没有拿着鞭子,多 年的教育还是有觉悟的, 自己找个安全地带不想惹事生非。“窦娥冤” 不写了,专门捡那不粘锅的风情雨意段子写。“天 凉好个秋”招得高 手云集,“琅琊榜”们随即蓬勃发展,想叫他不好都难。 有时想想都好笑,现在的“大师”们原来都是如此出炉的? 2017/12/6 于奥克兰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手机里的茶 文章


纽村疫情记 (三)

纽村疫情记 (二)

纽村疫情记 (一)

审美的变迁

“寄生虫”与“小丑”

日本,初次见面 (四)

日本,初次见面 (三)

日本初次见面 (二)

日本,初次见面......(一)

南岛重游秋色(五)

南岛重游秋色(四)

南岛重游秋色(三)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