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观察者网 )
2021/7/23 22:18:43
近日,一场暴雨引发的灾难让全国的目光聚焦到河南。
断电、停水、断网……危急关头,信息的传递成了重中之重。谁需要救援?陷入何种困境?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不重复?
当日深夜,一份在线文档被创建了。
最初的文档只有一个表格,填写内容也仅限于地理位置、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而后,该文档通过朋友圈等途径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在共享文档上发布了求助信息并获救。而一些避难处的位置、救援队和医疗相关的信息,也通过这份文档流传开。
截至发文,“需救援”表格中的求助信息已经超过1200条,早期发布的求救人员多已获救。
22日,观察者网联系上了这篇“救命文档”的发布者manto,并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是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但在几天的志愿工作后,manto已经十分疲惫,并且好几天没怎么吃东西。因此,本文选择截取部分央视与她的连麦内容,复盘“救命文档”的24小时。
“救命文档”的创建者Manto 图源:澎湃新闻
此外,由于大量非河南省内的用户查看文档,使文档运行十分缓慢,甚至无法编辑。观察者网也在截取少量图片后尽快退出了文档。在此呼吁大家,救援尚未结束,大家可将求援方式传递给河南受困的群众,但尽量不要进入文档,将资源留给需要的人。
图片来源:《待救人员信息》在线文档
暴雨发生前,网友manto只是一名来自河南、在上海读研的学生。
微博上,她就像任何一个漂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一样,念叨着租房、找工作的话题,还琢磨着买只小猫。
7月17日开始,郑州开始出现罕见的降雨,单日降雨量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7月20日下午,几段关于郑州5号线雨水倒灌的视频忽然在网上流传开,雨水漫至乘客胸口的画面使得全国人民都将目光聚焦到河南。
当晚,#河南暴雨#挂上热搜。manto当时刚拔了牙,身体也不太舒服,躺在床上休息时看到了一些视频:有人被冲走了,有人在泥水里站不起来……
晚上19:56,manto在自己的账号@白馒头什么时候能瘦到90斤 上发了一条微博:我想帮大家一下,配了三个哭脸。
图片来源:网友manto微博
这时候,她忽然想起自己有一个学姐,在疫情期间也做过线上的信息收集工作,她便去咨询对方如何操作。之后,manto迅速形成了一个思路:搜集信息,整理,核查,再进行求救方和救援方的匹配。
确定了基本的思路后,她在朋友圈和同学群里发布了相关的信息,立刻有人私戳她:“我可以!”“我也可以!”
没过几分钟,30多个人就线上聚集到了一起。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试图通过excel进行整理,后来发现可行性不大,于是有人提议采用实时文档。
20:57,一份可以在线共享编辑的文档被创建了,并有了第一行字:基本信息,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创建者正是manto。
在与央视连线时,manto也提到,她觉得在线文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可以支持多人协同工作。此外,通过在线文档,志愿者可以对求救信息进行核实,并帮助救援队员判断是否需要救援,解决了供需匹配的问题。
《待救人员信息》在线文档被创建的版本 图片来源:腾讯公众号
凌晨时分,manto所在的团队成立了信息收集小组,负责线上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并且帮助受灾群众对接庇护所和救援队。
起初,这个“河南远程救援小分队”仅有32个人,但后来的几个微信群迅速扩充,每个群都加入了200至400名志愿者,并在群内及时响应呼救。
图片来源:manto的朋友圈
与此同时,表格的内容也在迅速变化。
21:04,除了manto之外,表格又新增两名作者,开始更新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求助信息。
21:10,地铁5号线的信息出现在表格里。此时,求助信息已经更新到二十余条。
图片来源:腾讯公众号
四个小时之后,文档里填写了近200条求助信息,并出现了一个新的表格,专门用来收集可以提供支援的避险地点:图书馆,停车场,KTV……
一家水上俱乐部也参与其中,可以提供的帮助还包括了“所有教练员以及皮划艇等水上器材”。
图片来源:腾讯公众号
截止发稿,避险地点超过220条,多数可以提供食物和水。越野车队、退役军人团体陆续伸出援手,向受灾群众敞开大门的除了超市和电影院,还有书店和剧本杀体验馆。
20日深夜,越来越多的表格出现在文档中。有的提醒大家存在“漏电风险”的区域位置,有医生自发组织的“线上问诊群“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的自救自卫医疗知识。同时,“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两个列表也进入文档。
而民间救援信息的列表中,救援者都是具体的个人。
郑州越野车队派出大批志愿者,有人叫“猎狼”,有人叫“浩子”,还有人直接用车牌号给自己命名。每人负责具体的救援地点,有人在地点处附言:“豫龙站高速口附近,有求必应。”
图片来源:《待救人员信息》在线文档
“官方救援队”信息中罗列的消防队和救援队具体到市,派出队伍近100支。有人在最后一行写:河南加油,郑州加油!
图片来源:《待救人员信息》在线文档